•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最美復轉軍人】只要忠於黨,事業就會有航向——記江蘇最美復轉軍人周仁權

2018-12-31 11:25: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2018年12月13日,第五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江蘇和諧動力集團黨委書記周仁權作為江蘇企業家代表,和其他5名來自江蘇各地的工、農、兵、科、學界的代表撞響和平大鐘3次,紀念南京大屠殺30萬遇難同胞。

  撞鐘的那一刻,周仁權覺得心情很沉重,“這段歷史不能忘記。”周仁權説,落後就會挨打,強大才能不被欺負。作為一名企業家,一位退伍軍人,必須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帶領更多人就業創業,為國家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團幹部”變身“小保安”

  1985年,連續兩次高考失利的周仁權選擇了應徵入伍做一名軍人。“要好好聽黨的話!在部隊當個好兵!”離家時,父親的叮嚀讓他至今難忘。入伍後,周仁權謹記父親教誨,在軍隊刻苦磨練,累活臟活搶著幹,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産黨員”。部隊的經歷磨煉了周仁權,培養了他謙遜待人、吃苦耐勞、追求完美、樂於助人的品格,這也成為他日後創業之路的“撒手锏”。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2004年,在部隊生活近20年的周仁權面臨轉業,在不顧家人的反對下,他放棄了令人眼紅的“金飯碗”工作,毅然決然選擇了“下海”,開始闖蕩“上海灘”。“作為一名軍人,國家培養我近20年,不想再為政府增加壓力,我有雙手,想趁著年輕再搏一把。”周仁權説,“選擇自主創業,幾乎遭到所有人的反對,我的親人、朋友都無法理解,大姐更是和我大吵了一架。”

  站在上海浦江邊的碼頭上,周仁權立下宏志,要在上海創建中國最成功的麵粉銷售中心。“沒想到,現實給了我‘當頭一棒’。”創業之初,周仁權並不順利,由於缺乏經驗,麵粉銷售部生意慘澹,最終倒閉,十萬元創業資金血本無歸……周仁權背負10萬元的債務,揣著兜裏僅剩的10元現金回到了南京。

  回到家後,周仁權看到讀小學的兒子就著冷水泡麵,心頭一酸,決定去做物業保安。“我在部隊做的就是裝備後勤管理,這塊我很熟悉,走投無路的時候,國家的培養讓我看到了希望。”

  帶著公司去打工

  2004年,周仁權應聘到一家物業公司當保安。白天巡邏,喝白水吃冷饃;晚上睡大通鋪,聽著鼾聲入眠。閒暇時間,他堅持讀書、做筆記,惡補物業管理理論知識。他宿捨得燈光通常亮到子夜以後,書頁的天頭地腳記下了密密麻麻的批註,邊摸索邊學習足足記了30本“保安日記”,摞起來足有一米多高。就這樣,短短3個月的時間,從保安到保安隊長再到物業經理,周仁權憑藉自身努力實現了三級跳。

  一年的實踐雖短卻充實,牢牢鑄就了周仁權的創業心。2005年6月,總經理正做得順風順水的周仁權,謝絕公司的再三挽留,他毅然選擇了辭職,結束了自己的打工生涯,召集30多位老戰友,註冊成立南京和諧物業管理有限公司。

  “不創業不知道創業的難。”他告訴記者,開張3個月,公司經營報表上的業務數據一欄仍是刺眼的“0”,於是他帶著自己的團隊到老牌物業公司免費打工。初期,周仁權接手的都是人見人怕的老舊小區,業主與開發商矛盾多多。

  “這種煩惱遠遠超出我的想像。”周仁權告訴記者,業主經常衝進辦公室示威,因誤解而造成員工流血的事件時常發生。不過周仁權很誠懇地把責任扛下來,他對待每一個業主,無論態度如何,都要首先奉上一個笑容,一杯茶,讓業主消下火,靜下心來協調和解決問題。一來二去,老周將整棟樓盤管理得井井有條。為此,多家單位慕名而來,請他的公司“代管”樓盤。

  項目逐漸越拿越多,團隊30人身兼保安、保潔、綠化等工種于一身,“眼睛一睜,忙到熄燈”成為工作常態,平時業主們有難處、需要幫助,一個電話,立馬到府,人到“難”消。

  “只要用心、精心,就沒有辦不好的事情。”正是靠著這種品質,周仁權的事業越做越大,從最初僅具有國家物業管理臨時資質的小單位,逐步成長為具有國家一級資質、擁有5000多名員工的大公司。如今,他的公司為近百家單位提供物業服務,託管面積達3500萬平方米。

  “周校長”的別樣情懷

  很多人稱呼周仁權,不是“周總”而是“周校長”。“和諧物業就是物業管理領域的一所軍校。”原和諧物業員工、轉業軍人李軍道破原因,在和諧物業成長起來的員工,如果選擇離開公司闖蕩市場,周仁權總會給予資金或項目方面的支援。“2008年,我從南京回到揚州創業,周校長把自己簽下的項目交給我經營,以此為基礎,我成立了揚州潤和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現在已獲得國家一級資質。”有人甚至“三進三齣”,他也敞開懷抱歡迎他們回來,用時髦的話説,和諧物業不僅是一家企業,更像一家孵化器。

  據悉,這些年,和諧物業共錄用、安置500多名復轉軍人,12名高管有9名軍人出身。進門先報告,見面行軍禮,成為和諧物業一道亮麗風景。和諧物業成為政府“退役軍人創業置業基地”和“國防教育實踐基地”。周仁權還一直投身慈善事業,他和他的“和諧物業”組建義工團隊,廣泛開展慈善活動,資助過大學生、創辦過映秀鎮希望小學,資助過殘疾孩子,還在溧水、淮安兩地全資設立了“和諧物業”冠名書庫,總計捐款300多萬元。2016年,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軍區政治部授予周仁權“最美復轉軍人”稱號。

  作為一名退伍軍人,對於企業黨建,周仁權近乎“癡迷”,根據非公企業的體制特性,周仁權有的放矢地開展黨建工作,成立“軍人之家”,並與街道工委聯繫建立了黨組織。時代楷模王繼才、王仕花夫婦30年為國守孤島的事跡被媒體報道後,他專門組織公司100多名黨員,到開山島升國旗、重新宣讀一次入黨誓詞。

  “我首先是一名共産黨員、一名復轉軍人,然後才是一名民營企業家。”周仁權説,即使是創辦企業,只要忠於黨,事業就會有航向。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