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加速建設世界一流航太企業

2018-12-04 15:23: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從第一艘載人航太飛船進入太空,到第一顆北斗導航衛星閃耀天際,再到第一個“嫦娥”探測器奔向月球……在改革開放40年的漫漫征途中,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始終堅持以自主創新為戰略基點,秉承老一輩航太人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航太精神,不斷刷新中國航太的新高度,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航太創新發展之路。

  創新探索點燃航太夢

  2018年5月21日,由航太科技集團抓總研製的“鵲橋”中繼星發射升空,人類首個以月球背面為目標的探測任務——嫦娥四號探月工程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

  這項偉大的“架橋”工程背後,是航太科技工程領域的多個第一: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地球軌道外專用中繼通信衛星、第一顆連通地月的中繼衛星、第一顆在地月L2點上採用Halo軌道的衛星。這所有的“第一”,標誌著我國在月球探測領域取得新突破。

  “鵲橋”就像一面鏡子,映射出航太科技集團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探索浩瀚太空的創新足跡。載人航太與月球探測、北斗導航、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新一代運載火箭……一個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重大工程不斷刷新著中國航太的高度;以海洋、風雲、資源系列衛星為代表的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得到不斷完善。在40年的改革開放進程中,創新突破已經成為中國航太人的常態,從最開始的跟跑到後來的並跑,再到當下開足馬力向著領跑的目標前進,創新,成為中國航太人源源不竭的前進動力。

  經過40多年的發展,航太科技集團不斷優化科研生産鏈條,堅持零缺陷品質管理,將發射場週期縮短了30%,産品交付週期縮短了40%,確保産品品質可靠性不斷提升。長征運載火箭成為擁有17種型號的“大家族”,具備了發射低、中、高軌道不同類型航太器的能力。截至2018年10月20日,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累計發射287次,成功率為96%,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走向世界打造“國家名片”

  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後不久,中國航太人就將目光投向國外。1985年10月份,中國政府向世界正式宣佈: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將投放國際衛星發射服務市場。5年後,長征三號火箭成功發射美國休斯公司製造的亞洲一號衛星,打開了中國航太邁向國際商業發射服務市場的大門,使中國成為繼法國、美國之後,第三個步入國際商業發射市場的國家。

  走向國際市場,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長二捆”的橫空出世。它是中國第一個為市場量身定做的火箭,其成功發射澳星是我國改革開放初期高科技走出國門的重要標誌性事件。此次發射首創了“拿一紙火箭草圖與用戶簽訂發射合同、拿著合同找貸款、拿著貸款造火箭、拿著火箭交市場”的商業運作新模式,為中國航太探索出了一條以市場帶動科研發展的新路。

  闖蕩市場並非一路坦途。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航太商業發射遭遇失利,加上美國對中國衛星及衛星設備的封鎖,中國航太國際商業發射市場份額歸零。面對低谷,中國航太人奮發圖強,不斷提高自身水準,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管理規範,並採取“中國火箭+歐洲衛星”“中國火箭+中國衛星平臺+歐洲載荷”的創新模式,打破西方國家的封鎖,重新走向國際商業航太市場。進入21世紀,我國首次實現了衛星整星出口零的突破,中國衛星開始登上世界航太舞臺。

  在“走出去”的路途中,航太科技集團輸出的不僅是資源、技術,更是人才、經驗,在世界航太版圖上,中國航太人承擔了越來越重要的責任。多年來,集團公司為近10個國家和地區建設了衛星遙感、衛星通信、衛星導航地面應用系統。

  在近40年的發展過程中,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在為國際用戶提供所有服務和系統化解決方案的同時,也為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準的提升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軍民融合釋放改革紅利

  柬埔寨的一片熱帶雨林,昔日荒草和殘次林遍佈土地,如今清澈的水渠和筆直的道路儼然有序,方方正正的甘蔗地欣欣向榮,一座現代化的制糖生態産業園拔地而起。

  在這裡,航太科技集團所屬長城公司航太長城節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站在産業鏈高端,運用共用經濟的思維方式整合資源,以甘蔗榨糖的廢料為原料,為制糖企業建設了一座生物質發電廠。國際産能合作不僅與當地經濟發展完美對接,也成為央企民企“抱團出海”的典範。

  聚焦軍民融合,航太科技集團立足優勢,優化配置資源,培育了多項有前景的産業項目,航太技術應用及服務産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14.1%,利潤總額年均增長11.2%。

  在衛星應用領域,航太科技集團正在逐步形成從晶片、終端、系統整合到運營服務的産業鏈條。建成了0.5米高解析度商業遙感衛星星座,投入運營的高通量衛星通信容量已超過我國之前在軌通信衛星容量總和;啟動全球低軌移動網際網路衛星系統建設,順利獲得基礎電信衛星通信業務資質。

  面向戰略性新興産業,航太科技集團加快智慧城市、智慧能源、物聯網、智慧機器人、高性能膜材料、無人機等發展,實現了工業探傷膠片進口替代。同時,航太科技集團也積極融入區域發展,按照體系效能型建設思路,建成北京唐家嶺航太城、北京永豐産業基地、天津濱海新區産業基地、上海閔行航太城等多個新區。在空間科學、衛星技術、衛星應用等領域拓展海外合作,産品、服務已覆蓋31個國家和地區。

  為了探索星空的奧秘,一代又一代航太人接續奮鬥。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燕生表示,未來3年,航太科技集團將以高品質保證成功、高效率完成任務、高效益推動航太強國建設和國防建設為目標,著力實施多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任務,全面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為推動航太強國建設夯實基礎。

  “到2030年,航太科技集團將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航太企業集團,支撐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推動我國躋身世界航太強國前列,搶佔全球太空經濟産業鏈高端,加速形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品牌。”吳燕生説。(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姜天驕)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