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無錫:一座老牌工業城市的創新堅守

2018-11-11 10:42: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南京11月10日電 題:無錫:一座老牌工業城市的創新堅守

  新華社記者張展鵬、眭黎曦

  13家企業入圍中國企業500強、25家入圍中國製造業500強、20家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這是“無錫軍團”的最新成績單。

  無錫素有“太湖佳絕處”“運河水弄堂”之稱,也是我國近代民族工商業和現代鄉鎮工業的發祥地。“實業報國”的精神在一代代企業家中傳承,如太湖和運河水般浸潤著這座城市。

  持續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

  11月2日,中國品質獎頒獎活動在北京舉行,江蘇陽光集團成為全國毛紡行業唯一獲評企業。公司2017年銷售收入381億元,利稅總額36億元,具備平均每天50多個布料新品的研發能力。

  據陽光集團董事長陳麗芬介紹,公司建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國家級技術中心等,共承擔54項國家科研項目的攻關,累計申報各類專利1837項,獲授權專利997項。

  傳統産業高新化,高新産業更是力求精進。記者在華進半導體封裝先導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看到,研發人員正集中力量攻關“整合電路和硅光子晶片共封裝技術開發”等項目。公司副總經理秦舒説,這些技術是我國的短板,如能突破可以為國家光電整合、光模組、光通信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陽光和華進是無錫眾多企業的縮影。無錫去年GDP突破一萬億元,重視實業、注重創新是其經濟社會發展倚重的根基。

  無錫一棉紡織集團有限公司加大智慧化改造力度,萬錠用工人數降至20人以下、為行業平均水準的1/4;雙良節能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打造雲遠端監控平臺等四大平臺,入選首批“中國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無錫雪浪數制科技有限公司建設國家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實現全方位的數字化升級。

  得益於企業集群持續創新、提質增效,無錫在前三季度各地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的背景下,12個主要經濟指標有10個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準。其中GDP同比增長7.4%,保持全省第二;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居全省第一。

  及時糾偏重振産業雄風

  在聚焦實業的路上,無錫一度跑偏。作為東部地區,無錫較早遇到傳統增長動力減弱、資源環境約束趨緊、區域發展不夠協調等問題,2014年之前GDP增速連年下滑,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6年在省內墊底。

  多位企業家提到,無錫産業一度出現“脫實向虛”的苗頭,直到2015年8月喊出“産業強市”的口號,才逐步回到正軌——構建以戰略性新興産業為先導、先進製造業為主體、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産業發展體系。

  增活力、降成本、優環境是無錫的“組合拳”。“十三五”期間安排不低於200億元的現代産業發展資金,支援龍頭骨幹企業、高成長性企業和小微企業,截至目前已兌現131億元。此外,出臺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的32條政策舉措,每年降低成本逾200億元。

  無錫透平葉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金呂感慨道,大家感到“做實業不吃虧”,自然能調整心態,繼續專注科技創新。透平葉片用了40年時間,研製核電葉片、燃氣輪機與航空發動機葉片等高端動力部件,大葉片全球市場佔有率達到60%。

  華雲數據集團有限公司2018年入圍“中國網際網路百強企業”和“中國大數據企業50強”。相關負責人説,無錫建成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省物聯網産業技術創新中心等一批重大創新載體,讓科技型企業可以安心在此發展。

  厚待人才形成不竭動力

  無錫主要負責人認為,無錫土地資源接近極限、環境容量逼近紅線、要素成本不斷上升,單靠大投入、大引進、大模倣的增長路徑難以為繼,必須依靠科技人才,瞄準“專、精、尖”,加快發展特色新興産業。

  出於這樣的發展理念,無錫在全國率先推出科技人才方面的一系列舉措:實施“太湖人才計劃”、建立重點新興産業發展基金、設立科技創新重大專項、打造科技園區平臺、完善孵化成長平臺……

  據無錫市科技局局長孫海東介紹,無錫擁有人才總量達160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突破11萬人,包括245個“千人計劃”專家。去年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到2.83%,其中90%來自企業。

  2017年無錫被評為全國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市,對此紅豆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周海江評價説,作為老牌工業城市,無錫一直以實業為本,在創新方面孜孜以求,這樣的氛圍勉勵企業家在商業模式、技術産品等方面不斷創新。

  相關人士提出,經過多年努力,無錫已初步走出一條以智慧化、綠色化、服務化、高端化為核心的産業強市道路。一座以實體經濟起家的城市,終將依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