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湖南韶山:紅色文化引領開放崛起

2018-11-11 10:22: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

  光明日報記者 龍軍

  韶山是偉大領袖毛澤東的故鄉,是聞名遐邇的紅色聖地。改革開放以來,韶山人民傳承紅色基因、發揚紅色傳統、利用紅色資源,用雙手寫下紅色聖地從偏僻落後的小山村發展為富裕繁榮新城市的巨變。

  改革開放初期,韶山供參觀的場所僅有毛澤東同志故居、滴水洞和毛澤東同志紀念館。1990年12月,韶山撤區設市。為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韶山于1993年順利建成毛澤東廣場,1997年成功躋身全國首批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4年正式實施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一號工程”,2013年改造提質毛澤東同志紀念館。與此同時,韶山強化經濟建設中心和改革開放意識,開啟振興韶山經濟征程。到如今,韶山城鄉基礎設施日益完備,交通順暢便捷,城市擴容提質,園區初具規模,經濟快速發展,樹立了“紅色聖地、發展熱土、和諧典範”的嶄新形象。

  韶山聚焦“率先邁向基本現代化、建設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的目標,大力實施“紅色引領、旅遊主導、創新驅動、城鄉統籌”發展戰略,全力打造經典景區、品質城區、活力園區、美麗鄉村。

  2017年,韶山地區生産總值達到86.2億元,每人平均8.6萬元。財政總收入、固定資産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為6.68億元、106.7億元、22.8億元,躋身湖南經濟20強縣。

  韶山將紅色資源轉化為發展的核心競爭力。2017年,韶山各主要景點接待遊客2052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0.28億元,分別是1991年的19.5倍、310.5倍,創造性推出了“紅黑榜”“先行賠付”“七天無理由退貨”等制度,旅遊服務管理水準有了質的提升。

  高新區作為韶山的新型工業主陣地,入駐了恒欣實業、三旺實業、遠東鋼模等一大批優秀企業,並積極融入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五縱五橫”路網全線接通,産業集聚效應不斷增強。到2017年,全市工業總産值達到247.28億元。

  農業農村改革不斷深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蓬勃發展。2017年,實現農業總産值11.67億元。搭上“一帶一路”快車,肉食加工業駛入外貿出口的快車道,産品遠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年總産值30.2億元,年出口創匯1.9億美元。

  韶山堅持和發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紅色傳統,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2016年榮獲湖南省全面小康推進工作“十快進縣”,2017年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全國綜治最高獎“長安杯”。

  經過40年艱苦奮鬥,韶山城鄉居民就業更加充分,收入大幅增長。2017年,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37314元,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23910元。

  作為湖南首個綠色GDP評價改革試點城市,韶山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率先將改革成果運用到黨政領導幹部績效考核上,推動了綠色發展和生産生活方式變革,獲得了全國綠化模範市、全國農村污水處理示範市和全省“兩型”建設綜合示範城市,成為名副其實的長株潭“後花園”。

  韶山持續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佔財政總支出比重從2012年62.7%逐步提高到2017年72.6%。在教育方面,韶山小學和初中凈入學率、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雜費免除率均為100%,義務教育合格學校建設全面完成,在全省率先實行12年免費教育,成為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市和全省學前教育先進市。在醫療方面,韶山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達100%,實施藥品採購“兩票制”,緩解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改革開放40年來,韶山始終以建設好毛主席家鄉為己任,不斷譜寫著趕超發展的新篇章。

  《光明日報》( 2018年11月11日 03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