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消費降級”不成立 民生期待應關注

2018-10-24 10:02: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現實生活中或不乏“降級”的個案,但“降級”與“升級”的個案都沒有大數據的支撐。著眼整體或大多數,無論是長期還是近期,全國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後,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增幅。雖然“消費降級”的判斷難以成立,但當下經濟運作中一些影響民眾生活水準提升的問題和趨勢需要引起重視,應認真應對並加以解決

  一段時間以來,“消費降級”的提法不脛而走。有很多文章指出這種説法不能成立,也有些人認為這是不爭的事實。通讀相關文章可以看出,所謂“消費降級”其實並沒有公認的定義,其主要依據一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持續回落,二是一些民眾不買名牌改普通商品,不打專車改拼車,以及速食麵、榨菜銷量增加,等等。

  實際上,縱觀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增長曲線可以發現,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這一指標是波動幅度最小的。即使在剛剛過去的12個月內,該指標增速的波動幅度也不到兩個百分點,低於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速2.6個百分點的波動幅度。雖然增速回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依然是上升而不是下降,且8%左右的增速依然是較高的,而且由於基數不斷變大,每增長一個百分點的絕對值是增加的,同時增速回落幅度又很小,所以絕對增量依然是擴大的。隨著GDP增速回落,扣除價格因素後的消費、投資速度在GDP或上或下點位波動也屬正常。

  現實生活中或不乏“降級”的個案,但“降級”與“升級”的個案都沒有大數據的支撐。儘管有很多商品和服務項目提價,但在較長期間內,同型號或同品質的諸多電子産品等一些商品都是降價的。著眼整體或大多數,即使按照中位數計算,無論是長期還是近期,全國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後,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增幅。

  雖然“消費降級”的判斷難以成立,但當下經濟運作中一些影響民眾生活水準提升的問題和趨勢需要引起重視,應認真應對並加以解決。

  一是收入增速低於經濟增速的影響。今年上半年,扣除價格因素後,全國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略低於經濟增速。如果按照中位數計算,低於經濟增速的幅度更大。這是過去一段時期大部分時間內的常態。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GDP分配需要把蛋糕更多向居民部分傾斜,並要進一步縮小居民收入差距,使人們共用發展成果。

  二是房價和租房價格高企的影響。儘管房地産調控取得實質性成效,房價暴漲的局面總體上得到扭轉,但多數城市特別是部分三四線城市的新房和二手房,環比和同比價格總體仍呈漲勢。儘管居民收入扣除CPI因素後,仍然保持著一定的增速,但如果考慮到房價的因素,居民收入的含金量就要大打折扣,部分人因為房貸因素消費能力有所下降。所以,必須堅持樓市調控方向不動搖,並大力發展專業化住房租賃市場。

  三是物價最新變化的影響。今年以來,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漲幅已經5次在2%以上。值得注意的情勢有三個:第一,8大類連續3個月全部上漲,改變了此前很長時間有升有降或持平的狀況。第二,行、醫、住、教四類漲幅均較高。9月份交通通信、醫療保健、居住、教育文化和娛樂四大類價格同比漲幅均在2%以上,分別為2.8%、2.7%、2.6%和2.2%,會影響普通家庭的實際支出增加。第三,食品類重回領漲位勢。對此,應深入調研醫改、租賃、交通市場對民眾就醫、居住、出行的實際影響;完善價格變化快速反應機制,完善産供銷銜接,確保民眾生活總體穩定。(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潘璠)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