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解讀前三季度主要經濟指標:我國經濟表現強勁而有韌性

2018-10-24 10:01: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題要: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農業種植結構繼續調整優化,全年糧食有望獲得好收成,能源供需延續穩定態勢,消費領域價格溫和上漲,生産領域價格總體平穩,就業形勢繼續保持穩定,城鎮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居民消費支出穩定增長,消費結構不斷優化,為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觀環境。總體來看,我國經濟表現強勁而有韌性,預計未來經濟結構將不斷優化,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增長品質將持續提升——

  糧食生産基本穩定 畜禽生産略有增長

  今年前三季度,各地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種植結構繼續調整優化,秋糧生産基本穩定,主要畜禽生産總體平穩,農業生産在結構調整中保持平穩增長。

  一、全年糧食有望獲得好收成,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

  總體來看,今年秋糧生産保持基本穩定,但由於夏收糧食、早稻減産,預計全年糧食總産量穩中略減,但減幅不大,仍然是一個豐收年。

  全國夏糧總産量2774億斤,比上年減少61億斤,下降2.2%。夏糧播種面積穩中略減。受各地調整農業結構以及上年秋冬播期間部分地區遭遇持續降雨等因素影響,全國夏糧播種面積4.01億畝,比上年減少246萬畝,下降0.6%。

  全國早稻總産量572億斤,比上年減産26億斤,下降4.3%。稻穀生産結構進一步優化,由於雙季稻比單季稻生産勞動投入強度大,成本高,單産低,品質差,部分農戶選擇“雙改單”,早稻播種面積繼續縮減。

  從播種面積看,各地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保障糧食生産能力不降低的同時,全國糧、經、飼結構調整明顯,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綜合判斷,今年秋糧生産將保持基本穩定,仍然是一個豐收年。

  二、畜牧業生産平穩增長

  全國主要畜禽生産穩定且略有增長,前三季度全國豬牛羊禽肉産量6007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10萬噸,增長0.2%。

  生豬市場供應充足。前三季度全國生豬出欄4.96億頭,比上年同期增加29萬頭,增長0.1%;豬肉産量3843萬噸,增加10萬噸,增長0.3%。

  前三季度全國牛出欄3041萬頭,比上年同期增加17萬頭,增長0.6%;前三季度全國羊出欄2.12億隻,比上年同期增加104萬隻,增長0.5%。

  三、農産品價格下跌,部分産品波動較大

  前三季度主要農産品市場供給充裕,農産品價格總水準下降。據調查,前三季度全國農産品生産者價格總水準比上年同期下降1.4%。分季度看,一季度下降1.3%,二季度下降3.0%,三季度上漲0.3%。分類別看,第三季度生産者價格呈現出“兩升一平一降”的運作特點,農業産品和漁業産品生産者價格略有上漲,上漲幅度分別為0.5%和0.9%;林業産品略有下降,下降幅度為0.7%。(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 黃秉信)

  能源消費結構優化 節能降耗紮實推進

  前三季度,我國能源供需延續穩定態勢,能源消費結構繼續優化,節能降耗紮實推進。

  一、能源生産發展良好

  前三季度(統計口徑為規模以上工業),原煤産量同比增長5.1%,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2個百分點;原油産量下降1.9%,收窄0.1個百分點;天然氣産量增長6.2%,加快1.6個百分點;電力生産延續上半年較快增長態勢,發電量增長7.4%。其中,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發電量增長8.9%,高於全部發電增速1.5個百分點,佔全部發電的比重為26.7%,比上年同期提高0.4個百分點。

  生産增速加快。前三季度,煤炭開採和洗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産和供應業增加值同比增速比上年同期分別加快4.1個、3.2個、1.9個百分點;産能利用率多數提高。煤炭開採和洗選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産和供應業産能利用率分別提高4.0個、1.0個百分點;效益增長較快。煤炭開採和洗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産和供應業利潤均保持較快增長。

  二、能源進口增長總體較快

  前三季度(能源進口數據來源於海關總署),原煤進口快速增長,原油進口穩定增長,天然氣進口高速增長。其中,原煤進口2.3億噸,同比增長11.8%,比上半年加快1.9個百分點;原油進口3.4億噸,增長5.9%,加快0.1個百分點;天然氣進口6478萬噸,增長34.0%,放緩1.4個百分點。

  三、能源消費結構繼續優化,節能降耗紮實推進

  能源消費結構繼續優化。經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國能源消費總量同比增長3.4%,與上半年持平。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煤炭消費所佔比重下降1.5個百分點。

  節能降耗紮實推進。經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國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1%。(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國家統計局能源統計司副司長 張洋)

  消費價格溫和上漲 供給品質不斷提高

  今年以來,在國內外環境複雜多變的情況下,國內市場價格繼續保持平穩運作態勢。消費領域價格溫和上漲,生産領域價格總體平穩,為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觀環境。

  一、消費領域價格溫和上漲

  前三季度,全國CPI上漲2.1%,漲幅比去年同期擴大0.6個百分點。總體上看,前三季度2.1%的同比漲幅屬於溫和上漲。

  食品價格由降轉漲,是推動CPI漲幅擴大的主要因素。前三季度,食品價格由去年同期下降1.7%,轉為上漲1.4%,主要是生鮮食品價格波動所致。

  非食品價格漲幅穩定,是CPI保持溫和上漲的主要原因。前三季度,非食品價格上漲2.2%,影響CPI上漲約1.79個百分點。

  前三季度,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上漲2.0%,漲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1個百分點,説明當前消費市場價格總體穩定。雖然極端天氣和豬瘟疫情短期內會影響部分農副産品價格,但從長期看,我國食品、工業消費品和服務市場自給率高,供給保障能力較強,且供給品質不斷提高,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市場物價將保持平穩態勢。

  二、生産領域價格總體平穩

  前三季度,全國PPI上漲4.0%,漲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5個百分點。分月看,1月份PPI環比微漲,2月份至4月份環比連續下降,同比漲幅明顯回落。5月份至9月份環比持續上漲,其中9月份環比上漲0.6%,是今年以來月度最高漲幅,但因去年同期對比基數較高,同比漲幅從6月份的4.7%逐月回落至9月份的3.6%。總體上看,PPI走勢較為平穩。

  石油及相關行業價格上漲較多。今年以來,國內石油及相關行業産品價格持續上行。前三季度,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價格上漲24.6%,漲幅比上半年擴大7.6個百分點;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價格上漲16.1%,漲幅擴大3.8個百分點。受此影響,下游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等行業價格也出現了不同程度上漲。

  部分重要行業價格漲幅出現回落。前三季度,共有12個行業價格漲勢趨緩,漲幅較上半年有所回落,主要集中在鋼材、有色金屬、水泥和裝備製造等領域。此外,9月份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同比下降1.7%,是2016年8月份以來同比價格首次下降。(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國家統計局城市司司長 趙茂宏)

  城鎮就業規模擴大 就業品質穩步提升

  今年三季度,在經濟增長帶動和各項穩就業、促就業政策支撐下,我國就業形勢繼續保持穩定,城鎮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就業結構不斷優化,就業品質穩步提升。

  一、城鎮調查失業率保持低位

  今年7月份至9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分別為5.1%、5.0%和4.9%,除7月份與上年同期持平外,8月份和9月份均比上年同期低0.1個百分點。其中,25歲至59歲的主要就業人群城鎮調查失業率持續穩定在4.3%至4.4%的較低水準。環比看,7月份受高校畢業生集中畢業影響,失業率有所升高,隨後逐月走低,9月份已降到5.0%以下。

  二、就業規模持續擴大

  據初步測算,9月末,全國城鎮就業總量達到4.33億人,比2017年末增加900萬人以上。在就業總量增長的同時,就業結構繼續優化。9月末,全國三次産業就業人員比重為27.4:28.0:44.6,其中一二産業比重同比分別下降0.7個和0.1個百分點,三産比重上升0.8個百分點。在三産內部,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新興服務業就業人員數量同比增速居前。

  三、就業品質穩步提升

  今年三季度,就業品質繼續提升。一是工資水準保持較快增長。1月份至9月份,全部規模以上企業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比去年同期增長10.2%,增速提高2.8個百分點。二是工作時間保持穩定。9月份,城鎮各類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6.1小時,其中周工作時間不足35小時的就業不充分人員比重較去年同期下降0.2個百分點。三是就業人員工作穩定性增強。與上年同期相比,9月份城鎮企業就業人員勞動合同簽訂率提高0.1個百分點;在簽訂的勞動合同中,長期勞動合同佔比提高0.2個百分點。(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作者: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 李希如)

  城鄉收入差距縮小 居民消費選擇多元

  前三季度,全國居民收入增長平穩,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居民消費支出穩定增長,農村居民消費支出增長快於城鎮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優化。

  一、居民收入增長平穩,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居民收入增長平穩,實際增速繼續快於每人平均GDP增速。前三季度,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1035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延續了上半年以來的平穩增長態勢。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6.7%,扣除人口總量自然增長因素後的每人平均GDP增速約為6.2%,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與GDP增長基本同步,快於每人平均GDP增速0.4個百分點。

  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快於城鎮居民。前三季度,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9599元,增長(以下如無特別説明,均為同比名義增長)7.9%;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0645元,增長8.9%。農村居民每人平均收入增速快於城鎮居民1.0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81下降至2.78。

  各項收入延續上半年增長態勢。前三季度,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工資性收入11984元,增長8.8%,增速與上年同期持平。分城鄉看,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工資性收入17913元,增長7.7%;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工資性收入4791元,增長9.4%。主要是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增加,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人數上升且月均收入較快上漲。

  二、居民消費支出穩定增長,消費結構不斷優化

  居民消費支出穩定增長。前三季度,全國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14281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3%,名義增速和實際增速分別比上年同期加快1.0和0.4個百分點。

  農村居民消費支出增長快於城鎮居民。前三季度,城鎮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19014元,增長6.5%;農村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8538元,增長12.0%。農村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增速快於城鎮居民5.5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支出明顯加快。

  恩格爾系數不斷下降。前三季度,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8.5%(注:居民季度消費支出中未包括居民自産自用部分的折價支出,年度數據包括此內容,因此季度恩格爾系數一般低於年度數據),比上年同期下降0.7個百分點。主要是居民用於發展和享受型消費支出增速明顯快於基本生活消費支出,其中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支出分別增長12.2%、9.4%、17.4%,增速分別快於食品煙酒消費支出6.6個、3.8個和11.8個百分點。

  居民服務性消費支出繼續快速增長。前三季度,居民享受更多社會化服務,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家政服務支出增長38.7%,交通費支出增長24.1%,旅館住宿支出增長38.6%。居民文化娛樂活動更加豐富多樣,全國居民每人平均書報雜誌、景點門票、體育健身活動支出分別增長8.4%、9.0%、36.5%。同時,居民在一些領域消費得到更多實惠。電信行業連續出臺提速降費舉措,有效降低了居民通信成本,擴大了居民消費選擇。(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國家統計局住戶調查辦公室主任 王有捐)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