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經報快評:要有自主創新的骨氣和志氣

2018-10-24 10:01:00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字號

  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的廣東等地考察。在這片熱土上,總書記的一言一行都引發社會強烈關注,被視為將改革進行到底的新的動員令,對於堅定信心、凝聚共識、深入推進新一輪改革開放,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在格力電器公司視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突出強調自主創新,明確提出製造業的核心就是創新,就是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必須靠自力更生奮鬥,靠自主創新爭取,同時發出號召,“希望所有企業都朝著這個方向去奮鬥!”廣大企業家和科技工作者要像總書記要求的那樣,以堅定的決心信心,拼骨氣、長志氣,加快提升我國自主創新的能力和實力,把科學技術搞上去,把實體經濟抓上去,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裏。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快自主創新是應對當前國際國內複雜局面的關鍵一招。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這是發展的規律,也是時代的考驗。這些年來,我國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一些重要領域方向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正處於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但毋庸置疑,科技和産業創新領域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矛盾問題,尤其是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之間的“梗阻”等問題還比較突出。

  沒有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我國國際地位的根基就不牢靠,在國際競爭中就容易吃虧或掉隊。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重要場合講過,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實踐也反覆證明,關鍵核心技術買不來、討不來,“我們沒有別的選擇,非走自主創新道路不可”。

  在自主創新的大賽場上,我們不僅不能落伍,還要力爭超越。這一方面要依靠廣大企業家和科技工作者勇於攻堅克難、追求卓越、贏得勝利,一方面還要靠繼續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的體制機制,讓科研經費“活”起來,把科技項目“統”起來,讓科研儀器“轉”起來。譬如,完善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制度,開路搭橋,進一步暢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渠道。再如,既要完善基礎研究體制機制,鼓勵科研人員潛心突破原始創新的“最初一公里”,又要鼓勵産學研用、大中小微企業有機結合,突破科技創新成果進入生産生活的“最後一公里”。同時,還要為創新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政策環境、市場環境和輿論環境,把對創新規律的理解和對創新活動的鼓勵貫穿于體制機制改革之中,更好地吸引社會資源要素不斷投入創新,更大地激發人們的創新熱情,保護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有了這些,創新者“闖”的魄力會更大,“爭”的勁頭會更猛,“拼”的勇氣會更足。

  千年潮未落,風起再揚帆。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奮鬥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作為火藥、造紙、指南針、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的傳人,創新的基因融入了我們的血脈,也必將照亮我們的未來。(原文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作者:平言)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