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2018-09-08 11:38: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改革發展系列綜述之三】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教育系統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紀實

  光明日報記者 陳鵬

  暖心寄語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不斷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以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要優化教育資源配置,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特別是要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遠地區、貧困地區基礎教育的投入力度,保障貧困地區辦學經費,健全家庭困難學生資助體系。要推進教育精準脫貧,重點幫助貧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讓每一個孩子都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希望。

——習近平

  當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全面普及,從根本上解決了適齡兒童少年“有學上”問題後,我國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學校之間辦學水準和教育品質的差距逐漸出現,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高品質教育需要與供給不足的矛盾不斷凸顯,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為必然選擇。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著力提升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辦學水準,全面提高義務教育品質,努力實現所有適齡兒童少年“上好學”,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政策兜底,破除“鄉村弱”

  鄉村教師堅守鄉村,托舉起一個個農村孩子的夢想。解決鄉村教育短板,關鍵在教師。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村教師支援計劃(2015—2020年)》(以下簡稱《支援計劃》),從鄉村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水準、補充渠道、生活待遇、編制標準、職稱評聘、交流輪崗、能力素質、榮譽制度八個方面打出了一套“組合拳”,提高鄉村教師待遇,解決鄉村教育薄弱問題。

  這些年,鄉村教師的獲得感是鄉村教育發展最好的注腳。

  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南依大別山,處在鄂豫皖三省交界處。20世紀90年代,張超從潢川師範學校中師畢業後,成為一名鄉村教師。“近5年,黨和政府對鄉村教育支援特別大。”在鄉村從教24年的張超給記者細數變化:鄉村教師的生活待遇提高,除了基本工資還有生活補貼、農村補貼,“每個月裏裏外外收入增長了近千元”,眼下,全鎮小學正在新建36套教師週轉房。

  最讓張超高興的是,學習充電的機會變多了。暑假裏,他剛剛到信陽市參加了部編本教材的教學能力培訓課程。他告訴記者,“現在,國培、省培計劃等各類針對鄉村教師的培訓課程十分豐富,滿足了我們提升教學能力的實際需求”。

  “鄉村教師發展機會不斷增加,職業吸引力得到提升,教育教學水準持續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水準得到有效提高。”這是東北師範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鄉村教師支援計劃(2015—2020年)〉實施評估報告》得出的結論。

  鄉村教師們不斷提升的獲得感,只是破除基礎教育“鄉村弱”難題的一個縮影。向農村、向西部傾斜,政策兜底線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2018年,中央財政教育轉移支付增加到3067億元,80%用於中西部農村和貧困地區。農村普通小學、初中生均教育經費支出2017年分別達到1.14萬元、1.55萬元。在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中,全國832個貧困縣的10.3萬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達到“底線要求”,佔94.7%。

  疏堵結合,消除“大班額”

  2013年6月,江西省上饒市弋陽縣縣城小學、初中班級的平均班額都在70人以上,最大班額逼近90人。這份數據讓時任弋陽縣教體局局長方華“頗為震驚”。

  不只是弋陽縣,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中小學“城鎮擠”現象在不少地方出現。

  “一方面,隨著城鎮化進程加速,大量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進入城市,縣城學校學位不夠;另一方面,鄉村學校品質不高留不住學生。大班額問題是城鄉教育發展不均衡最為突出的一個表現。”方華認為,解決大班額問題,必須疏堵結合。

  2016年,國務院印發《關於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城鄉統一的學校建設、教師編制、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標準正在落實,“兩免一補”政策也實現了全覆蓋。

  隨著政策落地,改變悄然發生。

  弋陽縣根據實際要求擴建、改建、新建縣城學校,增加學位供給,同時大力提升鄉村教學水準,讓農村孩子留在家門口上學。2017年,弋陽縣縣城小學平均班額低於60人,縣城中學平均班額低於55人。

  全國範圍內,2017年義務教育大班額比例下降幅度為10.1%、超大班額比例下降2.4%,相比2015年,全國大班額數量減少了25%,超大班額數量減少50%,是近10年來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局長何秀超表示,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攻堅進程中,各地均採取健全城鄉統一的投入機制等辦法,統籌各級、各渠道資金,向貧困地區、薄弱學校傾斜。

  縮小校際差距,緩解“擇校焦慮”

  隨著規模不斷擴大,一些城市面臨優質教育資源階段性短缺的難題。人們不僅希望孩子“有學上”,更盼“好上學”“上好學”。

  新學期剛開始,北京市第五中學通州校區揭牌,人大附中豐臺學校也迎來了小學、初中共850余名新生。北京市民發現,自家門口又添了不少新學校。

  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中小學教育集團達到了158個,涉及415所學校,已經覆蓋到了全市各個區域。集團內各學校打破學校界限,可以共用龍頭學校的課程、師資、管理、文化等優質資源,從而使各新建學校共同進步、快速發展。2019年,北京市還將在近郊區、重點項目和人才引進密集地區統籌新建10所左右優質學校。

  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歸根結底是教育品質的相對均衡。

  近年來,教育部要求包括北京、上海在內的全國24個重點城市推廣熱點小學、初中多校劃片,緩解學區房問題。在城市裏,在就近入學的原則指導下,優質校合併普通校、“多校劃片”等舉措,正在緩解一大批家長的“擇校焦慮”。

  2013年,國家啟動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督導評估工作。截至目前,全國有2379個縣義務教育發展實現基本均衡,佔全國總縣數的81%。上海、北京、天津、江蘇、浙江、廣東、福建、吉林、安徽、山東、湖北等11個省(市)整體通過評估。隨著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推進,優質均衡發展的新格局不斷拓展。

  教師心聲

  期待對鄉村教師的支援持續而有力

  作者:倪金喜(寧夏海原縣高崖鄉沙窩教學點教師 )

  這11年,我一直在基層、偏遠的鄉村從事教學工作,也曾遇到過工作環境差、工資待遇低、工作壓力大等問題。從2015年開始,我們鄉村教師的生活補貼提高了,原本漏風漏雨的校舍,也得到修繕、重建。現在,遠端教育設備成了我的好助手,既減輕了我的負擔,也為山裏的孩子打開了新世界。這學期,我們教學點一共來了21個孩子,比上學年還多了2個。

  我希望,國家對鄉村教師和鄉村教育的支援更加持續而有力,生活補助政策覆蓋面能夠更大些,補助水準可以繼續提高;在編制上,希望進一步向西部、向一線傾斜,要考慮鄉村教師的實際貢獻,幫助鄉村教師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我也想通過參加“國培計劃”走出去,獲取新知識,並把它們帶回來教給我的學生。

  《光明日報》( 2018年09月08日 03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