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開學第一課:留在學生的記憶中
熟悉又陌生。
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教師何傑又開始新學年的教學。作為老師,在第一節課上,他會對學生的考勤、著裝、禮貌、作業提出一些具體要求。作為語文教師,他對自己也有最基本的要求,那就是對每篇課文熟悉再熟悉。他希望可以把自己對文章的感悟傳遞給學生,由此,讓學生們愛上文字,愛上語文。
在開學第一課,講到興起,何傑通常會激情背誦一篇經典課文,比如《紀念劉和珍君》《荷塘月色》等。當然,不只是背誦,在日後的一次次課堂講述中,學生們更對他崇拜得不得了——語文老師、班主任就該是這樣子。
他曾經對學生説:花兒落了,生命留在果實裏;詩人走了,生命留在作品裏;我離開了你們,我的生命留在你們的成長裏。開學即是開工,我會繼續把我的生命留在學生們的成長裏,這才是生命價值的最大化。
“親其師,信其道。”多年以後,當何傑成為一名教師,他還記得30多年前作為學生時,大學老師給他上的第一課。
“作為教師一定是一個學者,要有深厚的知識基礎。同時,教師和其他學者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他要把所學的東西傳授給學生,這是一門大學問。”何傑記得,時任系主任的饒傑騰在開學第一課上,告誡他們作為教師的意義和價值。
那時,他才知道大學教授是被尊稱為先生的。儘管當時還不是特別聽得懂饒傑騰帶有廣東潮汕味兒的普通話,但先生娓娓道來的風範非常吸引人。“我們立刻感到這是一個非常有學問的人。這樣一個有學問的人作為我們的系主任,特別幸福。”這樣的感覺讓他印象深刻。
學問來自哪?教師該有怎樣的知識結構?
“饒老師説這大體是π字的結構,上面的橫代表廣博的知識,下面分別代表深厚的中文專業知識和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先生説所有這些需哲學來統領,具備這樣的知識結構,就能很好地應對課堂上的種種挑戰。就是從這節課上,我們知道作為一名老師應該有的知識結構。”何傑説,事實上,整個大學四年,他就是按照饒先生的要求去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
饒傑騰當年的教誨已經成為何傑這些年的遵循與實踐了。“回想當年饒先生所講的話,我們現在實踐的正是那一堂課他交給我們的。這可能就是開學第一課的一個重要意義:告訴我們將要怎麼做,如何達到我們期待的標準。現在,我每接一個新的班級,第一節課都要做這件事情。”
(記者 靳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