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巴西國博大火引發民眾憤怒抗議 裏約市或醞釀大規模示威

2018-09-05 09:31: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駐巴西特派記者 朱東君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吳碩】巴西國家博物館數以千萬計的文物古籍在2日晚的大火中化為灰燼。就在善後工作進行的同時,“國博之殤”所造成的憤怒情緒也在裏約熱內盧不斷醞釀,當地民眾組織大規模抗議並與警方發生激烈衝突。

  當地時間3日,不少民眾前往博物館憑吊逝去的“國家記憶”。在館前佩德羅二世雕像的圍欄上,有人張貼紙條稱“佩德羅二世的家沒了”。廢墟前,不少博物館工作人員相擁哭泣。一些研究人員在消防員的陪伴下進入廢墟,搜尋倖存藏品,並抬出一些殘件。

  巴西文化部長塞爾吉奧萊唐對媒體表示,大火可能是由於電路短路或自製的紙質熱氣球降落到屋頂引起。火災原因仍在調查中,但政府削減博物館經費和消防系統不健全被認為是導致火災的關鍵因素。這也引發民眾的憤怒。約500名裏約市民在博物館廢墟外組織抗議活動,他們手拉手環抱在廢墟周圍,給予這棟建築一個象徵性的“擁抱”。在博物館入口處,小部分憤怒的抗議者與警方發生激烈對峙,防暴警察發射催淚瓦斯驅散人群。不少抗議者認為,最近幾年巴西主辦過一系列國際賽事,大量資金被用於體育設施建設,導致財政虧空。據媒體報道,裏約市還醞釀著一場大規模示威,或將有2.5萬人參加。國博“滅頂之災”帶來的嚴重負面影響一時間很難消散。

  巴西《裏約時報》4日報道説,火災期間進入博物館的搜救人員共搶救出4萬多件珍稀古生物樣本。這些生物大多早已滅絕,其中一部分甚至尚未確定品種。此外,國博的“鎮館之寶”之一——發現于1784年的本德戈隕石並未在火災中損毀。而另一件珍貴文物——整個南美大陸最古老的原始人類化石、頭骨標本“盧西亞”是否受損尚無法確定。館長凱爾納表示,少數珍貴館藏放置在耐熱且抗擊力強的特製展櫃中。因此,儘管90%左右的館藏是肯定保不住了,但部分文物的搶救工作尚存一線希望。

  這場飛來橫禍引發巴西政府高度重視,總統特梅爾3日開始與國內各大銀行、企業代表協商,試圖為博物館的重建進行融資。教育部長蘇亞雷斯表示,聯邦政府將先撥發1500萬雷亞爾(約合人民幣2460萬元)用於重建和藏品修復。巴西還將尋求國際文化組織的相關援助。此前,政府部門已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方面展開磋商。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