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華2000億美元加稅聽證會首日:61位代表55反對
原標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舉行的聽證會首日,61位業界代表中55位反對加徵關稅——
“美國政府不理解全球供應鏈的意義”(國際視點)
核心閱讀
8月20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華盛頓舉行擬針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産品加徵關稅的聽證會。聽證會將持續6個工作日,當天的聽證會是對華關稅政策系列聽證活動的第一場,來自箱包、服裝、食品加工、半導體等61位行業協會和企業代表出席,其中有55位代表反對美國政府加徵關稅。截至目前,美國貿易政策代表辦公室已收到2039份證詞,多數反對加徵關稅。美方將徵詢公共意見的期限從8月30日延期至9月5日。
“加徵關稅將嚴重衝擊美國製造業和零售業”
“長期以來,中國不僅是全球尼龍包的主要生産者,而且中國企業很專業,他們簡直就是藝術家,成本也低得多。”加利福尼亞州“明線”制包公司生産飛行員用包起家,公司總裁羅斯 畢曉普對本報記者説,他設計了一款可以根據攜帶物品隨意組合擴展的尼龍便攜包,每個包售價約200美元,目前公司年銷售額約100萬美元。他在證詞中表示,公司産品都是在中國製造,他們曾多次嘗試在美國製造便攜包,但成本增加3倍。
在全球供應鏈分工時代,各國産業結構的關聯性和依存度大大提高,中國則是全球價值鏈的重要環節以及全球最大的中間品貿易大國。在當天的發言中,來自美國半導體、自行車、服裝、箱包等多個行業的代表紛紛強調,將生産線遷出中國非常困難,更不用説搬回美國,因為多年來中國已積累了豐富的製造業經驗,建立起了高效成熟的供應鏈網路。
美國服裝鞋襪業聯合會代表近400萬美國員工,每年在美國有著3840億美元的零售銷售額。協會高級副會長斯蒂芬 拉馬爾在聽證會現場拿著布料、帽子等産品,列舉了4家公司案例,強烈要求將相關紡織品、服裝和鞋類從徵稅清單中刪除。他表示,“紡織品、鞋履等産品只佔美國進口總量的6%,卻因目前美國政府所徵收的高額關稅而佔了總關稅的51%,考慮到中國是美國進口這些産品的主要來源地,加徵關稅將加重美國企業生産成本,傷害美國消費者。”
美國運動與健身協會代表了1000多個運動産品和健身品牌,在美國創造了超過1500億美元收入。該協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湯姆 科夫反對對中國進口的相關産品徵收10%及以上的關稅,他表示,“加徵關稅將嚴重衝擊美國製造業和零售業,危及就業崗位。”
“美國政府不理解全球供應鏈的意義”,美國自行車産品供應商協會主管鮑勃 馬紀維修斯對本報記者表示,以組裝自行車為例,美國每年從中國進口大約1500萬輛組裝自行車,約佔進口自行車總量的94%,價值11億美元,如果要將生産線全部轉移到美國或其他國家,需要很長時間和大量投資。
“最終將妨礙美國企業擴大生産和增加就業”
在聽證會上,每位陳述人有5分鐘發言時間,闡述對某類中國進口産品最高加徵25%關稅的反對或支援理由,之後將接受專家組的質詢。損害就業、消費者利益以及美國經濟之類的觀點,也出現在大多數反對加徵關稅的代表證詞中,這也是專家組考慮是否在加徵關稅清單上刪除稅號的重要依據之一。
據統計,美國貿易政策代表辦公室于4月初公佈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産品、1333個稅號清單並徵求意見。在5月舉行聽證會上,不少企業表示反對加徵關稅,之後刪除了515個稅號,價值約160億美元。在7月舉行的關於160億美元清單的聽證會上,依然有不少企業反對,之後又刪除了5個稅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加徵關稅對美國中小企業、普通家庭造成損失,增加美國相關産業的成本並削弱競爭力等。
在當天的聽證會上,不少陳述人都表達了類似觀點。尼克 瓦斯拉羅斯是全美海洋製造業協會政府與法律事務高級副總裁,她在證詞中説,“如果對休閒船産品及其零部件加徵10%至25%的關稅,將可能導致價值數百萬美元的新船訂單被取消,對美國相關製造業造成巨大損失,最終將妨礙美國企業擴大生産和增加就業。”
配飾協會會長卡倫 吉布森認為,如果關稅提高10%,會對這些原本已是薄利的商品産生巨大影響。該協會成員在中國生産的絕大多數産品都是面向中低收入消費者,平均零售價在10美元到100美元之間,他們將直接受到價格上漲的影響,長期看,將導致銷售額下降50%。如果加徵關稅在今年第三或第四季度生效,將對假日發貨産生重大影響,而假期是一年中大部分受影響商品運往美國的最重要時間段。
“額外關稅將給美國消費者、工人、企業帶來傷害”
SimpliSafe公司生産家庭安全系統,總部位於馬薩諸塞州波士頓。該公司反對擬議的301條款中對從中國進口的安全系統及相關部件、附件和包裝材料徵收額外關稅。在質詢環節回答有關是否存在中國企業將通過盜用美國技術來主導行業風險的問題時,該公司副總裁布萊恩 布洛奇表示,和中國企業合作大約10年了,沒有看到任何技術轉移方面的風險。
“強制技術轉讓”“竊取美國智慧財産權”等,是美國對華發起301調查的主要理由。羅斯 畢曉普告訴本報記者,他們與廣東東莞的中國生産企業已合作了5年,並沒有發現“偷創意”“偷技術”的現象,“這種有害且不明智的額外關稅將給美國消費者、工人、企業帶來傷害”。
事實上,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的報告顯示,中國是2017年《專利合作條約》框架下國際專利申請第二大來源國,2017年中國研發投入佔GDP的2.1%,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創新投入國。此外,中國沒有任何法律規定外國企業必須轉讓技術給中國合作夥伴,所謂“中國使用合資要求、股許可權制和其他外商投資限制來強制或迫使美國企業轉讓技術”的指責站不住腳。
喬治 華盛頓大學經濟學教授陳曉陽對本報記者表示,從長遠來看,重要的是恢復世貿組織和其他雙邊和多邊機制的作用,以應對全球化日益複雜的問題,包括全球價值鏈、技術轉讓、網際網路和數據隱私、數字貿易和貿易的社會影響等。
(本報華盛頓8月2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