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墨西哥學者指出貿易戰的根源是美國全球霸權的衰落

2018-08-16 15:48:00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線上
字號

  國際線上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李晶晶):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墨中研究中心主任恩裏克 杜塞爾教授近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指出,美國單方面向多個重要貿易夥伴發起的貿易戰、關稅戰,其深層原因是美國全球霸權的衰落。一味指責他人、推卸責任並不能解決美國國內面臨的實際問題。

  杜塞爾在分析美國在世界格局中所處的地位變化時指出,二戰後美國在各個領域確立的優勢正在逐漸消失,“目前世界局勢非常複雜。美國正在從二戰以後一直牢牢佔據的霸主地位上緩慢滑落,無論是從生産力、經貿、娛樂、科技還是從體制上都體現出這種趨勢。以1944年建立的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為基礎的一系列國際組織,比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組織的影響力正在逐漸減弱,而這與美國霸權的削弱息息相關。”

  杜塞爾表示,世界正處在一個過渡階段,傳統霸主美國在各個領域的影響力在漸漸減小,而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勢力的崛起不可逆轉。與美國試圖擺脫由其親手建立的國際貨幣資金組織、世界銀行、世貿組織等機制不同,中國正在努力在“一帶一路”、“南南合作”基礎上推動建立新的全球化體系。

  杜塞爾説:“在上述大背景下,中國作為新興勢力倡導新的全球化體系,在努力融入現有的體系的同時也積極呼籲改革,並且主導建立了包括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在內的一些新的組織和機構。”

  杜塞爾指出,即便是在一向被視為美國“後花園”的拉美加勒比地區,美國的影響力也在減弱:“2000年的時候,超過50%的拉美進口産品來自美國。到了2016年,這個比例已經下降到32%。也就是説,美國在逐步丟掉拉美市場。填補這一空缺的主要是中國,同時還有日本、歐盟等經濟體。”

  以汽車工業為例,三、四十年前,美國生産的汽車佔全世界總産量的60%,而如今,中國無論是在生産能力還是市場份額上都增長迅速,已經是全球第一汽車産銷大國,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推廣也走在了前面。全球範圍內勞動生産率的提高,競爭對手的成長,科技進步帶來的就業崗位的減少。面對這些問題,美國不能靠簡單粗暴的加徵關稅來解決。

  杜塞爾説:“美國確實正在逐步丟失其在生産、科技等各個領域的領先優勢,可是美國國內對於這種現狀的分析及其得出的結論卻是非常錯誤的。美方試圖讓中國、墨西哥、韓國等其他國家為美國自身的衰落‘埋單’。但是很遺憾,美國在經濟、貿易、投資、科技等領域走下破路並不是今年突然發生的,這是一個長達至少25年的過程。美國的競爭者不僅是中國,還有墨西哥、歐盟、日本,等等等等。而美國國內缺乏對這個事實的深入思考。美國現政府試圖找回上世紀60年代的那個已經一去不復返的美國,這是不可能的。美國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從生産、科技、教育、出口等各方面提高自身競爭力,而不是一味責怪中國、墨西哥或者其他國家。這解決不了他們內部的問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