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在穩中有變中實現穩中求進

2018-08-14 11:38: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經濟界面】

  主持人:光明日報記者 溫源

  採訪嘉賓:

  閆敏 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

  高淩雲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

  程大為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用兩個“穩”字定調上半年中國經濟:總體平穩、穩中向好。但同時,會議對當前經濟的研判調整為“穩中有變”。“變”字一方面源於外部環境的變化,同時也表現為經濟改革發展中出現的新矛盾新挑戰新方略。會議同時提出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六個穩”的要求,釋放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強烈信號。諸多“穩”字,凸顯出當前經濟形勢的複雜性和艱巨性,同時也傳遞出中國經濟及時化解矛盾、深化改革開放、謀求高品質發展的底氣與定力。

  1、穩中有變,經濟運作面臨新挑戰

  記者:當前我國經濟形勢將會出現哪些變化?

  閆敏:“變”主要體現在國際和國內環境兩大方面,表現為四大變化:第一,世界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加大。儘管當前世界經濟持續復蘇,但是美國對歐盟、中國、日本、加拿大等主要經濟體發動貿易制裁,給世界經濟未來發展帶來顯著不確定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報告指出,美國發動的針對全球的貿易戰有可能導致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將導致全球經濟增長率到2020年降低0.5個百分點,意味著全球經濟將損失4300億美元;同時貿易壁壘會阻礙投資,抬高國際商品價格,擾亂國際供應鏈,減緩新技術的傳播,降低全球生産率。第二,中美經貿爭端不可避免。今年以來,美對華貿易摩擦不斷擴圍升級。本輪中美貿易戰具有長期性、嚴峻性特徵,表現為持續時間長、涉及産品廣、徵稅力度大、戰略意圖明顯。美國對華出口商品實施實質性徵稅,短期將一定程度上産生幾方面影響,一是對我國外貿發展形成衝擊;二是影響相關領域就業;三是阻止我國産業轉型升級;四是加大資本市場震蕩。第三,主要經濟體貨幣財政政策出現調整。美國貨幣財政政策逐步回歸正常化,今年以來美聯儲兩次加息,同時縮減資産負債表,實施減稅措施等。歐元區、日本等主要經濟體也在逐步退出縮減量化寬鬆政策。主要經濟體宏觀政策調整將提高其國內資本收益率,吸引全球金融和産業資本流向發達國家市場,部分新興經濟體面臨資本外流、投資資金趨緊等風險。第四,投資下滑加大經濟下行壓力。受防範和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嚴格控制和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和購買服務、清理和規範PPP項目以及金融機構嚴監管等因素影響,今年以來我國基建投資增速大幅放緩,帶動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回落,對經濟平穩運作形成壓力。

  高淩雲:變化在外貿領域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首先,進出口貿易仍將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據海關統計,1-6月份我國累計進出口貿易總額22058.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6.0%。可以肯定的是,全年的貿易增速仍將維持這一水準。可能有些人會憂慮中美貿易摩擦會對貿易産生較大影響,但根據我們的監測,清單産品的進出口所受影響不大,均在可控範圍之內。

  其次,貿易結構持續升級。一般貿易進出口占比將持續上升;機電産品和高新技術産品進出口同比仍將較快增長;我國對大宗能源、原材料商品總體進口增幅仍將較大。再次,貿易的發展將更加平衡。我國從優化進口結構、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方面提出多項政策舉措,預計後續效果將非常明顯,事實上,我國貨物貿易順差自2016年第三季度起,已連續8個季度呈現同比收窄態勢,這一趨勢將會持續下去。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由於中美貿易結構的特點,美方發起的貿易摩擦並不能減少兩國之間的貿易逆差。同時,我國貿易制度改善層面將提速提質。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向更高層次推進;繼續實行一系列擴大進口政策措施;貿易便利化水準得到進一步提升。對國內外市場和制度變化更為敏感的民營經濟狀態也會隨之向好。

  當然,問題也不能忽視。一方面,中美經貿摩擦將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貿易摩擦導致的進口品價格上升、國內勞動力等生産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從內需來看,我國投資需求相對不足,從而對進口形成疊加的不利影響。

  程大為:在新一輪技術革命影響下,全球經貿格局正進入持續調整期。未來競爭格局會是發達國家和少數發展中國家在新的産業前沿展開競爭,未來15-20年間因技術變化所導致的全球産業新佈局會初步形成,進而影響國際貿易和投資的走向。中國在這一輪新技術革命推動下具有較大的競爭優勢,一是中國人口規模為勞動力要素的提升提供了充分可能;二是中國擁有雄厚的製造業基礎和較好的資訊技術基礎;三是中國自主創新加速,在多個産業領域從追趕者成為領先者。

  近期看,世界經濟溫和復蘇為國際貿易和投資提供了有利的國際環境。今年1-5月,中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4026家,同比增長97.6%;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26.6億美元,同比增長3.6%。這説明外資仍看好中國市場,中國仍與世界經濟同步。但同時也存在不確定性,一是美國發動貿易戰的持續時間和貿易戰的級別會影響中國對外貿易;二是反全球化現象給國際經貿環境帶來不確定,也暗示全球經貿格局處於調整狀態。

  2、影響有限,穩中向好基本面沒有變

  記者:這些變化將會給我國經濟、企業和老百姓生活帶來哪些影響?我們有哪些應對的優勢和底氣?

  程大為:我們的最大優勢是中國的大市場,這個基於人口數量的大市場使中國具有産消一體的增長機會。據預測,2030年全球中産階級的數量將達到49億人,其中2/3會集中在亞洲地區,絕大部分集中在中國。産銷一體的機會首先體現在,中國市場的開放性將吸引更多的跨國企業對華開展商業活動,中國以一個消費大國的定位為世界經濟增長作貢獻;其次,新技術催生新的生活方式,中國新興中産階級對新産品的接受度相對較高。中國老百姓追隨技術進步的新生活趨勢是不會發生變化的。

  高淩雲:部分外媒針對中國經濟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宣傳,很多是別有用心的。當前我國並不存在外資撤離、進出口低迷的問題。監測顯示,中美貿易和我國進出口增長的大趨勢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同時,外資對中國市場仍然青睞有加。企業的進入、退出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目前並沒有外資企業退出概率高於非外資企業的情況。因此,目前的形勢不會影響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不會影響企業的生産經營,更不會影響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的大勢。

  任何國家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應對這些問題,目前的中國尤為有底氣。首先,中國的經濟規模巨大,一個國家的經濟優勢,根本上還是來源於內部市場。其次是我們的制度優勢,如果説到解決問題的效率,那麼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與西方的放任市場經濟有著天壤之別。同時,我們是順歷史潮流而動。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權威的立場是一貫的,我國進一步落實擴大改革開放舉措,既定的安排和節奏是不會變的。

  閆敏: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把補短板作為當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提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推進改革開放等六方面工作,為下半年宏觀經濟平穩運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從經濟方面看,目前我國經濟增速連續12個季度穩定在6.7%~6.9%之間,經濟增長的穩定性持續增強,總體呈現“提質增效”的可喜局面,預計未來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將進一步提升。隨著我國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的力度,增強創新力、發展新動能,降低企業成本,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等措施的實施,未來新動能對經濟的支援作用將進一步增強,經濟結構優化調整步伐將加快。從企業方面看,會議提出“降低企業成本”“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意願”等措施,意味著實體企業的營商環境將進一步改善,困擾企業的融資難度大、融資成本高等問題將得到緩解。這有利於提高實體企業的投資、生産積極性,保護實體經濟企業的切實利益,進一步鞏固我國製造業企穩回升的良好勢頭。從居民方面看,會議提出“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做好民生保障和社會穩定工作”等,意味著居民生活關注的重點領域改革步伐將加快,政策的落實將有利於進一步擴大消費,穩定消費者預期。

  3、化危為機,高品質發展腳步不停歇

  記者: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六個穩”。您認為“穩”字具體要從哪些方面著力?如何平衡好“穩”與“變”?

  高淩雲:穩,意味著不要大起大落,要解決好關鍵問題。我覺得目前的這個關鍵還是中美經貿關係問題。以美國單邊為特徵的貿易保護主義,確實給我國對外貿易帶來一些不利影響,我們應及時遏制貿易保護主義風潮的加劇和蔓延。首先,要保持我方既定的對外開放節奏,按部就班地推進相關工作,包括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深化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並推廣,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加快建立覆蓋全球的自貿區網路等。其次,要妥善處理中美經貿摩擦,對美方擅自利用單邊貿易制裁保持高壓態勢,積極研究和儲備進一步的反制措施,同時團結其他國家維護以WTO為代表的國際多邊框架的權威性,同時也要注意以打促談。再次,要引導企業轉“危”為“機”。急企業之所急,想企業之所想,從市場、産品、技術等多方面對其進行升級引導,調動各類企業的積極性。

  閆敏:六個“穩”指明瞭未來政策的著力點:要進一步穩定當前良好的就業形勢,關注重點區域、重點人群、重點企業的就業變化,通過政策支援、産業升級、就業保障、培訓提質、創造新就業崗位等途徑確保就業形勢平穩。要持續增強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力度,提升貨幣政策靈活性,在總量保持合理充裕的情況下,結構性支援重點領域發展,如小微企業、創新産業、重大技術等,提高經濟發展的品質。要進一步提升自主發展能力應對外部遏制;實施貿易多元化,積極擴展國際市場,尋求新的商機,推動國際産能合作;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標準,有序開放國內相關市場,積極吸引外資進入。

  程大為:穩外資、穩外貿就是要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目前,我國已經推出了多項新的開放措施,這些措施會持續地發揮作用。只要中國經濟內部運作平穩,中國巨大的市場、良好的全産業配套能力將繼續吸引外資進入,沒有理由因為貿易戰而懷疑中國吸引外資的能力。處理好“穩”與“變”的關係十分關鍵,中國有底氣抓住新技術革命的機遇,推動自主研發的開展,在已經到來的全球經貿變局中抓住機會。

  《光明日報》( 2018年08月14日 14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