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多抓落實見成效

2018-08-09 13:31:0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當前經濟運作穩中有變,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外部發展環境發生明顯變化。美國發起的對華貿易摩擦,不僅對我國發展帶來了挑戰,而且也對經濟全球化帶來了挑戰。全球前兩大經濟體加深經貿合作,可以帶動全球經濟的平穩發展;反之,則會給全球經濟增長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正是基於這點考慮,我國始終保持克制的態度,不主動擴大貿易爭端。

  展望未來幾年的發展,從全球經濟格局變化的態勢看,在全球經濟新的平衡沒有形成之前,外部環境的變化還有可能出現。應對外部環境明顯變化,既要有短期的應對舉措,也要有中長期的主動安排。在短期應對舉措上,把“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作為重點,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有效性;在中長期的主動安排上,要更加注重“推進改革開放,繼續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見效的重大改革舉措”。

  推出一批管用見效的重大改革舉措,是立足於我國自身優勢的戰略部署。中國的發展離不開全球,但發展的根基在於自身,根深才能葉茂。從過去幾年的經濟指標看,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正呈現出時代性趨勢:産業結構正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型升級;消費結構正由物質消費為主向服務型消費為主轉型升級;城鄉結構正由規模城鎮化向人口城鎮化轉型升級;開放結構正由貨物貿易為主向服務貿易為重點轉型。這個經濟轉型升級蘊藏著的巨大內需潛力,不僅是我國經濟中長期發展的最大優勢,也是我國應對外部環境明顯變化、應對經濟全球化新變局的最大底氣。比如,2020年我國消費規模將達到45萬億元左右,新增市場空間將達10萬億元以上,加上引致的投資需求,內需規模將達到百萬億級別。如果這個內需潛力能夠充分釋放,我國經濟有望實現6.5%左右的中速增長。

  推出一批管用見效的重大改革舉措,是抓住我國經濟生活中突出矛盾的精準舉措。我國經濟不缺增長點,關鍵是如何把這個內需潛力釋放出來,以對衝外部環境變化的影響。應當説,當前經濟生活中還有這樣那樣不合理的體制機制在制約著我國巨大內需潛力的有效釋放。比如,服務業市場開放還有很大空間,服務領域“有需求、缺供給”的矛盾還比較突出,服務業在擴大投資、吸納就業中的作用還沒有完全釋放出來。再比如,城鄉二元制度結構還沒有徹底打破,城鄉融合中城鎮化潛力和鄉村振興的潛力還亟待釋放。“管用見效”的改革,當務之急是要在充分釋放內需上“管用見效”。

  推出一批管用見效的重大改革舉措,關鍵是要在牽一髮動全身的改革上率先突破,形成改革的牽引效應。在這方面,改革有相當多的文章可以做。

  一是以減稅為重點降低企業的制度成本。實體經濟的制度成本偏高,不利於有效供給的擴大,不利於釋放內需潛力。過去幾年,我國在降低企業負擔上出臺了一系列舉措,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從明顯變化的外部環境出發,還需要有更大力度的減稅措施,尤其是對小微企業可以實施更積極的減稅政策。這是“穩就業”的關鍵之一。

  二是以産權保護制度化法治化為重點穩定社會資本預期,激發社會資本活力。目前最高法院已經糾正了幾起産權糾紛的案件,對穩定企業家預期産生了比較好的效果。需要加快推進産權保護的制度化和法治化,加快建立政府守信機制。

  三是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重點加快國有資本戰略性調整,推動國有資本管理體制從管企業轉向管資本。國有資本這篇文章做好了,將帶來巨大積極效應。要按照十九大提出的“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的方向和要求,適應全社會公共需求變化的趨勢,加快推進國有資本佈局的戰略性調整,推動國有資産管理從管企業儘快向管資本轉變。

  四是進一步推進服務業市場對內對外開放。解決服務領域“有需求、缺供給”的矛盾,需要加快服務業市場開放,擴大有效供給。今年以來,我國服務業開放加快推進,一系列開放舉措相繼出臺,包括新的負面清單。在保持這個勢頭的同時,需要在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打造服務業開放的新高地,形成更大的服務業開放格局。

  當然,應對外部環境的明顯變化,比認識更重要的是決心,比方法更關鍵的是擔當。關鍵是按照第三次中央深改委會議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更多抓落實、見成效”,形成“讓改革者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良好氛圍,使這批具有強大牽引力的改革儘快落實、儘早見效。

  (作者:匡賢明,係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經濟所所長)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