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德國“執意”否決中企收購案 德媒:這是要走上貿易保護主義道路?

2018-08-02 09:26: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在中國煙臺臺海集團已經撤回對一家德國公司收購要約的情況下,德國聯邦政府內閣1日仍以“安全”為由,否決了這一收購提議。這被德媒認為是德國政府對中資投資採取更趨強硬的路線。同一天,德國聯邦政府內閣還通過“反亞馬遜法”,也被視作主要針對中國賣家。德國《法蘭克福彙報》質疑道:德國是要走上貿易保護主義的道路嗎?可它不是正規勸美國離開保護主義?

  德國經濟部內部人士1日告訴德國《商報》,當天在德國副總理兼財長肖爾茨主持的內閣會議上,部長們一致決定否決中國煙臺臺海集團收購德國機械設備製造商萊菲爾德金屬旋壓機製造公司。他透露説,儘管中國公司在會議前已經撤回收購要約,但德國政府仍採取這一預防性舉措。《法蘭克福彙報》稱,煙臺臺海考慮到“政治因素”,不得不決定退出收購計劃。

  位於德國西部小城阿倫的萊菲爾德公司是世界高強度材料領域的技術領先者,相關材料可用於航空航太業,也可用於核工業。一名德國官員此前對美國《華爾街日報》説,默克爾政府希望該公司的火箭和核技術掌握在德國手裏。《法蘭克福彙報》評論稱,在中國公司撤出後,德國政府仍否決收購提議,是決心讓此案成為“範本”,禁止中國企業再收購德國敏感公司。該報説,德國政府內閣一票否決的背後,是對中國投資德國採取新的、更為強硬的路線。

  這是德國去年通過的新《對外貿易法》首次被引用。德國制定這部法律的動機可追溯到2016年中國美的集團成功收購德國最大工業機器人製造商庫卡。按照該法,一旦歐盟以外的投資方在一家德國境內企業的股權達到25%,並購案就將受到德國政府的審查。調查的時間也由原來的2個月增至4個月。

  “這不是德國政府防止中國收購的唯一方法”,德國《明鏡》週刊稱,為了阻止中國國家電網收購德國電網運營商“50赫茲”,德國政府授權德國國有復興信貸銀行購下澳大利亞投資基金IFM欲出售的20%“50赫茲”股份。德國經濟部直言,“出於安全考慮”,德國政府“對保護敏感的能源基礎設施有高度興趣”。有媒體質疑,“難道中國人會掐斷我們的電網?”

  德國政府內閣會議1日還通過一項針對網路賣家稅務欺詐的新法案,被德媒稱為“反亞馬遜法”。德國電視二台報道稱,根據這項新法,從2019年開始,德國的亞馬遜和eBay等電商平臺必須向德政府提供第三方賣家的詳細資訊,包括稅務資訊。如果哪個平臺上的賣家逃稅,平臺就得為賣家補繳稅款。有德媒稱,出臺這一法律與中國賣家逃稅有關。今年1月,亞馬遜上約100家中國零售商因為涉嫌逃稅,被德國稅務部門凍結存款和沒收貨物。

  政府禁止中企收購德國公司,引起一些德媒叫好。德意志廣播電臺稱,默克爾向中國方向發出警告槍聲。但這種做法也遭到不少質疑。BBC稱,有分析認為,德國政府的做法是“粗暴地”干預市場,不利於德國的工業技術發展。《西德意志報》評論説,德國還要求中國提供更公正的市場準入機制,呼籲中方減少對在華德國企業的政治干涉。而任何封閉市場的行為,對這一對話進程都沒有促進作用。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