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8旬院士與“80後”小夥創業記

2018-07-13 15:56: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記者蓋博銘

  毛二可,年逾八旬;田剛印,“80後”……

  一位是搞了一輩子科研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如今帶領所在研究所部分研究成員創辦公司,從事雷達系統、空天遙感等領域的技術與産品的研發、設計和製造。

  一位是大學畢業不久的年輕人,即在租住的地下室裏創業,研製出無人機飛行控制系統,所創辦的公司,如今已成為無人直升機領域“頂呱呱”的企業。

  同是北京理工大學的校友,同在一座城市創業……毛二可和田剛印“祖孫兩代”創業記,正是北京加快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創新創業活力不斷迸發的縮影。

  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是北京的城市戰略定位之一。近年來,北京圍繞這一戰略定位,不斷出臺政策措施,努力發展高精尖産業,增強首都發展新動能,探索超大城市優化發展新模式。

  多旋翼、微小型固定翼、長航時固定翼……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田剛印創辦的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廠房內,一排大小不一的無人直升機並排擺放。

  短短幾年時間,這家公司已經研製出300公斤級、1.5噸級、3噸級等不同噸位的無人直升機,應用於海關緝私、電網巡檢、海上執法等領域。

  創業也經歷過爬坡期,田剛印在幾近“彈盡糧絕”時拒絕了來自新加坡的35億元資金支援。

  “雖然我們急需經費,但無人直升機是國家航空工業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環節,我們的技術必須留在中國。”説起當年的選擇,田剛印淡然而堅定。就在快“揭不開鍋”時,北京市政府為他們提供了5000萬元資金支援。

  “政府關鍵時候的支援,幫了我們大忙。”田剛印説。

  中航智,是政府投入資金支援創新創業的一個案例——6月,北京市啟動千億級科技創新基金,專注于支援光電科技、新一代資訊技術、奈米技術等高技術領域發展。

  “三城一區”建設、對接重大科技計劃、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與中關村先行先試、集聚培養頂尖人才、構建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推進科技成果轉化……這是《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重點任務實施方案(2017-2020年)》提出的需要聚焦的6大任務。

  2017年,215項任務和項目順利實施,年度目標完成率超過96%。2018年,224項任務和項目正有序推進。

  創新創業,需要孵化空間和生態鏈。截至今年5月底,北京市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大學科技園等科技孵化機構超過400家。活躍在中關村的天使投資人超過1萬人,私募投資機構和創業投資機構管理的資金總額超過1.6萬億元。

  如今,在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咖啡館裏,在中關村前沿技術創新中心的路演現場,無數懷揣創業夢想的創客們暢聊著夢想、勾畫著未來生活新圖景。

  “在不少高校,師生創業有時被視為不務正業。高校師生創業意願不強、積極性不足,阻礙著我國高校成果轉化。”曾在雷達系統及雜波抑制信號處理等領域取得過重大研究成果的毛二可院士認為,知識分子的責任不僅是創造知識、傳播知識,還應讓知識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2014年,在“京校十條”等政策支援下,毛二可院士及其他科研人員創業不用再有顧慮。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許強表示,北京市科技成果轉化要抓源頭與落地,緊抓大學、科研院所、專業化公司等主體,利用技術轉移中心、孵化器等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同時要加強科技成果轉化落地主要載體的建設,要有空間、有隊伍、有政策。

  毛二可院士創辦的公司位於中關村科學城,田剛印創辦的公司已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紮根落戶。一南一北兩個區域,正是北京市“三城一區”的一部分。

  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及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主平臺。2017年,這“三城一區”的生産總值佔北京市的比重超過30%。

  未來,中關村科學城將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和自主創新主陣地。懷柔科學城將建設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未來科學城將打造全球領先的技術創新高地。同時,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將進一步升級,成為高精尖産業主陣地。

  創新驅動發展對北京的改變是顯而易見的,曾經忙碌擁擠的中關村賣場已升級為眾創空間,一系列新型科研院所和國家級科研實驗室正拔地而起,智慧城市建設也在融入市民生活之中……

  7月3日,“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18”發佈:2005年至2016年,總指數得分從60分增長到114.44分,增長態勢明顯。

  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關成華分析,從數據來看,飛躍增長的創新績效和不斷優化的創新環境成為推動北京創新發展的“雙翼”。同時,創新資源增幅相對較小,表明北京正邁入“速穩質升”的高品質發展階段。

  毛二可和田剛印,8旬院士與“80後”小夥,只是首都北京無數敢於創新、勇於開拓的科技創業大軍的代表。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北京,這座千年古都的創造力和發展活力正被不斷激發、釋放……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