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共産黨員】農民工鄒令冬,永葆黨員純真本色
央視網消息:在鄭州航空港棚戶區項目工地上,有這樣一位工友:他衣著簡單樸素,身材敦厚,臉上挂滿笑容,一雙厚重有力的雙手佈滿老繭。不熟悉的他的人可能無法想像,他曾經無懼風險,挽救過20多人的生命。
用一輛板車架起生命之橋
時間回溯到2014年8月的一天,江蘇省昆山市某金屬製品有限公司突然發生爆炸,一聲巨響在他耳邊炸開。正在幹活的鄒令冬急忙和工友們跑出車間看個究竟,發現不遠處的汽車輪轂拋光車間正往外冒著濃濃的黑煙。
“一定出大事了!”鄒令冬沒猶豫,直奔事發地點。
現場濃煙密布,多數受傷的工友衣服已經燒光,皮膚也大面積燒傷,到處是呼喊救命和哀嚎的聲音。
救人要緊。鄒令冬不顧生命危險,和身邊的同事用板車一趟趟將受傷的工友們運送到安全地帶,就此挽救了20多條鮮活的生命。
鄒令冬的救人事跡傳開後,在他的老家河南引起強烈反響,他被親切地稱為“板車哥”。“我不過是做了該做的事情。”面對讚譽, 鄒令冬説,自己的舉動並沒有什麼特別。
“我年輕,有手有腳,想靠自己的雙手掙錢。”鄒令冬回老家後,有人給鄒令冬介紹輕鬆體面的工作,被他一口回絕。“我不希望靠‘板車哥’這個名聲找工作,也不願意因此受到特殊照顧。”
2016年4 月,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鄭州航空港棚戶區項目領導看到《鄭州晚報》對鄒令冬的報道,立即聯繫他本人,表示願意為其提供工作崗位。隨後,鄒令冬來到該項目,從事鋼筋工作。
只要用心哪都會發光
踏上平凡的崗位,鄒令冬滿腔熱情投入到工作中。無論是烈日當頭,還是風雨交加,只要有施工任務,他從不會“掉鏈子”。他參與施工的1號樓,成為整個工地進度最快、品質最好的“標桿樓”。
2016年11月初,棚戶區二標項目1號樓圓滿封頂,鄒令冬隨後被調至過磅員的崗位上。一天,鄒令冬來到項目黨支部副書記辦公室,在辦公桌上放下一條煙。“老鄒,你這是幹什麼?”項目副書記詫異地看了看鄒令冬,頗有不解。“我要舉報一件事情,昨天值夜班時我發現有幾車混凝土重量有問題,便向調度員反映此事,他卻給我一條煙,希望我能睜只眼閉只眼。”鄒令冬將這幾輛車的車牌號、小票和真實數據都交給了項目副書記。“我是一名農民工,更是一名共産黨員,不該我拿的東西我絕不要。”鄒令冬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産黨員的責任擔當。
生活中的鄒令冬也是一個熱心人。7月的鄭州驕陽似火,鄒令冬正和工友們一起施工,突然身邊的一位木工師傅臉色發白,人也有點萎靡。鄒令冬發現後立即將其扶到陰涼的地方,見其狀況並未好轉,他二話沒説,背著工友從11樓跑下來,第一時間送往項目醫務室。“誰都會有遇到困難的時候,在外務工就是要互相幫襯。” 鄒令冬説。
黨員身份永遠銘記心間
在工地上,鄒令冬逐漸有了一些名氣,並不因為他“板車哥”的身份,而是他對待工作踏實肯幹的態度和樂於助人的品德。前年夏天,鄒令冬在工地撿到一個錢包,鄒令冬和項目保衛通過工地廣播一遍遍尋找失主。最後物歸原主,他也安心了。
無論在哪、幹什麼工作,鄒令冬都時刻牢記自己共産黨員的身份。項目將農民工流動黨員納入項目黨支部統一管理,實現組織聯建、黨員聯管、活動聯辦,在建築工地為農民工黨員“安家”。
遠離家鄉的鄒令冬,項目黨支部成了他的“娘家”,在他宿舍床頭,整齊擺放著項目黨支部贈送的黨章、黨規和黨員讀本。忙碌的工作結束後,鄒令冬堅持記錄自己的思想動態。
農民工黨員,逐漸成為工地上的紅色力量。項目黨支部開展“兩學一做”主題黨日活動,鄒令冬與項目黨員交流自身經歷和學習心得,為大家講了一堂生動的黨課。“要做一名合格的共産黨員,就是要立足自身崗位,做好眼前的每一項具體工作。”鄒令冬的黨課語言樸實無華卻生動務實。
鄒令冬的老家是一個貧困村。每到春節,鄒令冬就會拎著東西挨家挨戶“拜訪”,為這些貧困戶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資。他説,自己有能力了,也要幫助老鄉們吃好喝好。
如今,和他一同“戰鬥”的人越來越多,到今年過年,已經有7位同仁與老鄒一起為鄉親們送上愛心。去年,鄒令冬把村子裏外出務工人員組織起來,號召大家一起為家鄉集資修路、修廣場,他自掏腰包3萬多元用於廣場建設,又拿出5000元購買健身器械。他説;“我是黨員,在很多事情上我要帶好頭,更要有行動。 ”
堅守初心始終不渝。不管是“昆山爆炸案”中英勇救人的壯舉,還是建築工地踏實肯幹的點滴,鄒令冬詮釋的不僅是一個頂天立地漢子的形象,更是一個共産黨員寶貴質樸的本色。(文/張照龍 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