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經濟日報:景區門票調價這事兒得“算大賬”

2018-06-30 10:38:00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字號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6月29日宣佈,將通過完善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形成機制,在今年“十一”黃金周旅遊高峰之前切實降低一批重點國有景區偏高的門票價格。

  景區門票價格直接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門票價格降低了,廣大遊客自然會點一個大大的“讚”。可是,對於景區而言,門票價格降低一定是壞事嗎?

  這些年來,一些地方在景區門票價格調整中過於任性隨意,個別景區門票價格調整頻繁,門票價格持續攀升,甚至超出了遊客的承受能力,導致秀美河山成了遊客“看不起的風景”。

  這種現象不僅損害了廣大遊客的權益,也影響了其消費體驗。一項調查顯示,72.3%的受調查者認為門票價格偏高,六成遊客把門票價格作為影響因素。近年來,一些知名景區遊客人數已經開始下降,越來越多的人用腳投票,表明高票價已經制約影響了我國旅遊消費的增長,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部分景區票價偏高,其實是過於依賴門票經濟的外在表現。一些地方發展思路不活,缺乏大視野,把發展旅遊業簡單地理解為“辦景區賣門票”;一些地方過度追求經濟效益,通過捆綁銷售等方式,把許多“額外負擔”強加在門票的票價中;還有一些地方把景區當成“搖錢樹”,以調節客流量為藉口,越是在旺季時,越隨意調高景區票價。

  此次國家發展改革委決定圍繞解決門票價格“額外負擔重”這一突出問題,加大對地方、景區違規不合理收支行為的清理規範力度,將有利於引導一些國有景點降低門票價格,給廣大遊客帶來紅利。

  對於地方和景區而言,不能簡單地認為景區門票價格降低了,門票收入會減少,而是要算大賬,看長遠。

  過去一些景區門票價格偏高,與其“額外負擔重”緊密相關。隨著景區門票價格形成機制日益完善,成本監審會更加嚴格,一些過去強加在景區票價中的“額外負擔”將被逐步剝離,這能讓景區輕裝上陣,更好體現社會效益,構建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運營管理體制機制。

  完善的價格形成機制也能讓景區門票價格更加科學、規範、透明,更能獲得消費者的信任,遊客的數量或許會增加,景區的門票收入也可能增加。另外,有了消費者的信任,景區的人氣自然會更旺,發展各種相關産業的基礎和支撐會更牢靠。景區運營管理者完全可以通過轉變發展思路、模式,提升經營管理效率,豐富旅遊産品,通過提升服務品質、提供更多增值服務吸引遊客,加速擺脫對門票經濟的依賴,走出一條景區與旅遊相關行業協調發展的路子,更好地實現景區持續健康發展。

  因此,各地應以更長遠的眼光、更負責任的態度,紮實有序推進改革,不避重就輕、不流於形式、不敷衍搪塞,更不能投機取巧,變相增加遊客負擔。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