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切實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上合組織的合作中

2018-06-23 18:16:0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習近平主席上合組織青島峰會重要講話精神系列解讀⑧】

  編者按: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召開,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推動峰會達成廣泛共識、取得豐碩成果,引領上海合作組織邁上新起點。為了深入學習貫穿習近平主席上合組織青島峰會重要講話精神,光明網理論部聯合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共同策劃推出系列解讀文章,邀請北師大“一帶一路”研究院的專家學者從安全合作、經濟合作、生態合作、農業合作、文化合作、新型夥伴關係、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不同角度,對上合組織青島峰會意義作充分闡釋。

  作者: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研究員 聶瑩

  綠色與環保問題是近年來世界經濟發展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上海合作組織作為重要的區域性合作組織,同樣對此高度重視。在2018年6月9日到10日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上,各成員國就此問題達成了實質性共識,通過了《上合組織成員國環保合作構想》。文件確立了致力於維護生態平衡、實現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同時針對保護上合組織國家境內生態平衡,維護良好生態環境提出了系列措施。

  一、上合組織直面生態環境問題的挑戰

  上合組織的初心就是共謀穩定、共促發展,這也是上合組織始終不變的主題。穩定與發展不僅僅包括經濟和社會方面,還包括生態環境的保護。近年來,自然資源短缺、環境破壞已成為全球性難題,為科學破解這一難題,協調好經濟增長同資源、環境之間的衝突,實現以環保、節能為主要特點的綠色發展已經漸漸成為當前區域發展乃至世界發展的重要方向。

  當前,上合組織成員國已擴充至8國,另外還有4個觀察國以及6個對話夥伴國。但這18個國家主要還是以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型國家為主,也多處在工業化初期或者上升階段,如果還繼續沿用西方國家高消耗的經濟發展模式,必然逃脫不了“先污染後治理”的惡性迴圈,也必然不能維繫可持續的發展。同時,生態環境具有外溢性,一國的環境也會對周邊國家造成影響。在這種情況下,青島峰會直面日益凸顯的生態環境問題的挑戰,注重綜合統籌協調能源、環境與生態之間的關係,將綠色發展的理念融入到合作理念中,積極推動各成員國的環境保護合作與交流,共同應對全球環境挑戰,對促進區域關係和諧、穩定和綠色發展具有重要的保障意義。

  二、《上合組織成員國環保合作構想》意義重大

  青島峰會通過的《上合組織成員國環保合作構想》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在此框架下踐行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還需要應對一系列挑戰。

  首先,生物多樣性較低,生態環境較為脆弱。上合組織8個成員國涵蓋的總人口超過31億,佔全球的40%;GDP總量超16萬億美元,佔全球的20%以上。如此大體量的區域合作組織,擁有多元化的生態系統,包括沙漠、高原、海洋以及草原等,各國和不同區域之間差別較大,一些國家、地區森林資源匱乏、荒漠化情況嚴重,生物多樣性較低,生態環境較為脆弱。例如中亞五國的每人平均森林面積僅為0.18公頃/人(世界平均水準0.57公頃/人),森林覆蓋率僅為3.03%(世界平均水準30.85%),荒漠化率為15.53%(世界平均水準為10.54%),與世界平均水準都有較大的距離。

  其次,生態環保不同步。上合組織的成員國、觀察國和對話夥伴國大多都還屬於發展中國家,國家經濟發展水準不高,需要以發展經濟、改善國民生活水準為主要任務,因此往往對礦産資源、水資源的開採與消耗非常大,但同時,對環保的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相對缺乏,對自然的保護水準較低,未與經濟發展相協調。

  三、綠色發展中的中國擔當

  青島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提出了“五個新觀念”,既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觀;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開放、融通、互利、共贏的合作觀;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落實其中的發展觀要求,樹立綠色環保的生態發展理念,有助於解決當今世界的生態環境難題。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出口國,同時也是上合組織的創始國之一,是該組織的積極參與者,也是諸多理念和倡議的推動者,理應發揮更大的作用,敢於擔當。

  國內方面,十八屆五中全會中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其中綠色發展是指導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理念;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六項重要原則,展現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豐富內涵。其中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就展現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綠色發展觀。近年來,中國正將綠色發展理念變成推動綠色發展的實踐。無論從生態産業化到産業生態化,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環保法》修訂到中央環保督查整改,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到推崇綠色GDP,從全面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到倡導推廣綠色消費等一系列的改革舉措,無不彰顯中國政府的“綠色”決心和行動。2016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專門發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生態文明戰略與行動》報告,充分肯定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舉措和成果。

  國際方面,在美國宣佈退出《巴黎協定》以後,中國通過多方努力,為《巴黎協定》的達成作出了突出貢獻。此外,中國在《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中倡導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打造命運共同體,彰顯著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與全球生態治理中的大國擔當。五年來,“一帶一路”倡議統籌並充分發揮現有雙邊、多邊環保國際合作機制,構建環保合作網路,創新環保國際合作模式,強化瀾滄江—湄公河等合作機製作用,推動六大經濟走廊的環保合作平臺建設,擴大與相關國際組織和機構合作,推動國際環境治理體系改革。同時,強化企業行為綠色指引,鼓勵企業優先採用低碳、節能、環保、綠色的材料與技術工藝;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採取就地、就近保護措施,做好生態恢復。

  四、開展綠色發展的務實合作

  青島峰會提出要在環保領域加強技術合作,各成員國應提高環保教育和宣傳水準,推動綠色發展,這就需要採取促進環保領域的務實合作的具體舉措。

  首先,倡導上合組織環保資訊平臺建設。環境資訊共用能夠超越國界,成為上合框架下環保合作的重要支撐。我們應加強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建設,增強上合國家環保區域內的環保資訊共用與交流,服務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綠色轉型,推動中國與沿線各國加強環境資訊共用和環保合作,共同建設綠色絲綢之路。同時,該平臺建設也能夠成為促進綠色貿易、綠色投資和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舉措。

  其次,開展上海合作組織環保合作系列活動。我們要進一步推動上合組織框架下的環保政策對話與技術交流,加強環境政策與治理領域的交流,深化環保産業與技術合作,共同促進區域環境品質改善,如開展“上海合作組織環保合作中國活動周”等系列活動。

  再次,強化環保管理和調控。整體而言,上合組織中各國人口分佈較為集中,人口密度大,城市發展水準不高,這就意味著城市中的大量人口對環境造成的各種壓力需要通過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來解決。為此,應該加強環保規劃、技術支援、調控與管理。同時,還需加強環保工作協調力度,強化廢物處置和管理,維護生態多樣性。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