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脫貧,培育發展後勁才是真交賬(話説新農村)

2018-06-03 11:00: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不能以熱情代替幹勁,不能以泛泛推進代替科學方法,必須不斷創新、創設扶貧體制機制

  眼瞅著家門口這個光伏發電裝置,大別山深處的片區貧困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心裏暖暖的。只要是晴天就發電,不僅家裏做飯照明不用拉電進來,而且每年電網公司都給並網電費3300元,脫貧有了指望。不僅如此,當地引入第三方公司,在荒地蓋起了集中光伏發電設施,每個貧困戶都有額外的收益。扶貧工作隊員反映,到2020年實現戶脫貧、村出列、縣摘帽,基本已成定局。

  但扶貧工作隊員反映,近年建設的這些光伏扶貧設施,在使用壽命期內篤定能讓貧困戶在收入上脫貧。但2020年之後,這些光伏設施壽命就漸漸終止了,農戶光伏收入慢慢就會歸零。引入第三方公司一般合同都簽到2020年底,以後脫貧戶的光伏集體收入分紅也慢慢歸零。

  村民也在犯嘀咕。深山裏交通不便,一些土特産品質很好,但運不出去,形成不了有價值的商品,個別脫貧戶以後返貧也是有可能的。

  脫貧攻堅,第三方幫扶很重要,但不能吊高胃口,更不能形成福利陷阱。在貧困戶屋前屋後安裝光伏設施,建設資金由公共財政和社會捐款提供,為積貧積弱的貧困戶創造一些收入,完全必要。這部分收入不僅讓貧困戶實現“兩不愁”有了指望,而且剩餘部分可以作為農業生産的投入,讓貧困戶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有了原始積累。貧困戶出列後,這部分的公共投入品應該減少甚至沒有了。因此,脫貧致富奔小康,從根本上説,靠的是貧困戶自己勤勞的雙手。

  脫貧攻堅,應該發揮各方積極性,打造利益聯結機制。大別山深處的第三方公司投入搞光伏扶貧,就是把第三方利益和貧困戶利益捆綁在一起,不斷增加貧困戶的收入。整體看,這種探索,為脫貧攻堅打造緊密和持久的利益聯結機制奠定了制度性基礎。但是,由於合同期一般較短,第三方利益和貧困戶利益聯結也具有暫時性。

  脫貧攻堅,需要靶向精準,效益持久,創設市場性益貧機制。解決利益聯結不長久的問題,迫切需要探索市場性益貧機制。簡單地説,就是把第三方、農戶和市場三種生産要素聯結在一起,脫貧攻堅的長效性也就有了。山西沁縣的貧困戶今年初都意外地拿到了一筆農機合作社的分紅款,多的有1300元,少的也有700元。因為山西自2017年在全省開展農機合作社資産收益扶貧試點,實行“一鄉一社一主體”開髮式扶貧,每個鄉鎮都有一個資産扶貧合作社形式的資産扶貧主體。合作社完成農機作業,機耕、機播、機收等各個環節的農業生産性服務業,帶來了市場性收入。

  脫貧攻堅,需要不斷創新,實現利益機制多元化。創新扶貧樣式,是脫貧攻堅激發活力的關鍵。隨著脫貧攻堅的不斷深入,一些地區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為動力,在實踐中摸索了集體經濟扶貧機制、主導産業關鍵環節合作機制、混業融合扶貧機制,不僅有效地激發了當地資源稟賦活力,還調動了農戶、第三方的積極性,扶貧效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離2020年越來越近,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脫貧攻堅的道路上不落一人,任務非常緊迫。脫貧攻堅,不僅要增加農戶的賬面收入,更要培育區域整體發展後勁和潛力。我們不能以熱情代替幹勁,不能以泛泛推進代替科學方法,更不能只抱著到期交賬的臨時思想,而是要不斷創新、創設扶貧體制機制,久久為功,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