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脫貧攻堅是各級黨政幹部的重大政治責任

2018-06-01 13:04:00
來源:中國網
字號

  黃承偉國務院扶貧辦全國扶貧宣傳教育中心主任、研究員

  黨的十九大把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作為決勝全面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再次展現了中國共産黨決戰決勝貧困的信心決心。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對未來三年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全面部署,明確要求確保堅決打贏脫貧這場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攻堅戰。離2020年還有不到三年時間,時不我待,必須凝聚共識,進而凝心聚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強化政治責任是基礎。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是對中華民族和整個人類都有重大意義的偉業。脫貧攻堅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帶領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一起抓的一把手工程,是一項極其重大、極為嚴肅的政治任務,更是各級黨政幹部不可推卸的重大政治責任。這就需要各級黨委和政府切實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始終加強黨對脫貧攻堅的領導,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貫徹脫貧攻堅全過程,進一步落實脫貧攻堅責任制,強化使命擔當。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夯實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政治基礎。

  清醒認識是前提。只有充分把握打贏脫貧攻堅戰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才能切實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和工作主動性。目前,全國農村貧困人口還有3046萬,今後3年每年要減貧1000萬人左右,數量仍然不少,而且剩下的都是“硬骨頭”。“三區三州”(西藏、四省藏區、南疆四地州和四川涼山州、雲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貧困發生率達14.6%,334個深度貧困縣達11.3%,有1.6萬個深度貧困村貧困發生率超過20%,剩餘3年完成脫貧任務十分艱巨。老弱病殘、勞動技能和內生動力不足的貧困人口脫貧難度大。因病、因殘致貧和65歲以上貧困老人佔比高,內生動力不足貧困人口占比上升。在基礎薄弱的農村做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難度和挑戰巨大,還存在不落實不到位不精準、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數字脫貧虛假脫貧、扶貧資金管理使用不規範等問題。未來3年,唯有再接再厲、精銳出戰、精準施策,以更有力的行動、更紮實的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貧困的難中之難、堅中之堅,才能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

  堅持方略是核心。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脫貧攻堅的基本方略。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充分證明了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科學性、有效性。堅持基本方略,就是在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堅持大扶貧工作格局的基礎上,一要堅持脫貧攻堅目標和現行扶貧標準,確保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消除絕對貧困;確保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穩定實現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領域主要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準。既不能降低標準、影響品質,也不要調高標準、吊高胃口。二要強化到村到戶到人的精準幫扶舉措,做好産業扶貧、就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生態扶貧、教育脫貧、健康扶貧、農村危房改造、綜合保障性扶貧等重點工作,開展貧困殘疾人脫貧行動。三要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著力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樹立脫貧光榮導向,弘揚自尊、自愛、自強精神,提高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著力夯實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基礎,激發內生脫貧動力。四要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加大深度貧困地區政策傾斜力度,突出問題導向,優化政策供給,下足繡花功夫。集中力量支援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著力改善深度貧困地區發展條件,精準化解特殊貧困群體難題。

  加強扶貧領域作風建設是關鍵。一是完善脫貧攻堅考核監督評估機制。通過實行最嚴格的考核制度,倒逼幹部作風的轉變,切實提高考核評估品質和水準,切實解決基層疲於迎評迎檢問題。二是加大督查巡查力度,集中力量解決扶貧脫貧領域“四個意識”不強、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準、資金管理使用不規範、工作作風不紮實、考核評估不嚴格等突出問題。三是強化扶貧資金監管,健全公告公示制度,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完善陽光扶貧、廉潔扶貧機制。堅決依紀依法懲治貪污挪用、截留私分、虛報冒領、強佔掠奪等行為。四是對發現的作風問題,舉一反三,完善政策措施,加強制度建設,紮緊制度籠子,切實將作風建設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五是深入宣傳脫貧攻堅典型經驗,宣傳脫貧攻堅取得的成就,營造全黨全國全社會參與脫貧攻堅的良好氛圍。(責任編輯 蔣新宇)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