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讓脫貧經得起歷史檢驗(扶貧新觀察)

2018-06-03 10:59: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精準扶貧政策好,春風沐浴潮水壩。築巢引鳳海升來,致富果園利萬家……”吃過早飯,四川省儀隴縣賽金鎮潮水壩村的文藝宣傳隊員又排練起了節目。

  薛登友是文藝隊負責人,過去他是村裏出了名的“老頑固”,凡事總喜歡與村幹部“對著幹”。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村裏修公路、興水利、搞産業,幹部群眾同心同德,幹得熱火朝天,薛登友的心也逐漸融化。“看著村子一天天變化,我再也不能拖後腿了。”薛登友將村裏的變化創作成花鼓、快板、三句半,進行宣傳。

  薛登友之變,潮水壩之變,是儀隴在決戰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用心用情、真抓實幹、取得顯著成效的一個縮影。縣委書記陳科表示,如今,儀隴正開啟革命老區脫貧攻堅“衝鋒”模式,“實”字當先,查問題、補短板、強手段,讓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檢驗。

  直面問題不回避,建機制拿辦法解難題

  “通村硬化路竣工後,要提供18項資料才能撥付建設資金,太繁瑣了。” “非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群眾意見大。”……一條條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具體問題被送到儀隴縣脫貧攻堅指揮長會議。《縣委主要領導研究解決的脫貧攻堅具體問題處理意見》《脫貧攻堅入戶摸排發現問題的處理意見》……一份份有針對性的處理辦法又從指揮長會議印發全縣。“結合農村實際,精簡竣工驗收材料,能取消的儘量取消。” “由鄉鎮提出需求報告,各相關業務主管部門現場核實踏勘後,歸口專報縣委、縣政府研究解決。”……一個個問題得以順利解決。

  副縣長陳智説,在脫貧攻堅中,儀隴縣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作為推動工作的有力抓手。1.15萬名幹部紮根村組,對照“戶脫貧、村退出、鄉達標、縣摘帽”4個方面的具體標準,與3.15萬戶貧困戶戶戶見面,共梳理出持續增收、安全住房等21個方面25700余個具體問題。

  解決問題才是目的。針對問題的多樣性、複雜性,儀隴縣採取分級研究、分層審定的辦法,把發現的問題分為“鄉村自行解決、縣級研究解決、向上彙報解決”3個層面,確保每個具體問題都有解決主體。對縣級層面研究解決的具體問題,制定條款式處理意見全縣印發,限期整改。

  “以前,我們工作怕暴露問題,不敢直面問題,有的問題也沒有具體的解決辦法,只能一拖再拖,群眾對我們或多或少都有意見。現在縣上要求我們主動摸排問題,上報的問題都拿出了具體的處理辦法,現在我們不怕問題多,因為辦法更多。”武棚鄉黨委書記鄧存銘告訴記者。

  一個個問題得以妥善解決,一件件實事讓貧困群眾真正受惠。原來武棚鄉肖家梁村只修了通村公路,村裏發展水果産業後,沒有生産便道,運輸非常不方便。這一問題上報後,去年縣裏就下項目給村裏修了6公里的生産便道,現在來自重慶、成都的客商直接把車開到果園邊上,摘了果子直接拉走。水果賣得更遠更俏,村民們腰包更鼓了。

  督查暗訪敢較真,倒逼工作落實落細

  “三蛟鎮昆山村三社唐道澤D級危房新建廚房未完工;石佛鄉青松村扶貧檔案目錄不齊,個別資料未分類歸檔……”一份份指名道姓的情況通報,詳細記錄著督查暗訪中發現的問題。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儀隴縣高懸問責追責利劍,採取督查整改模式,倒逼工作落實。由32名聯片包鄉縣級領導牽頭的包鄉自查,緊盯住房保障、安全飲用水兩項核心指標自查自糾,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的事。58個全脫産定點包鄉巡察組負責的常態督導,圍繞脫貧攻堅目標不留死角常態暗訪,確保工作落實落地;由縣委書記、縣長帶隊的靶向抽查,扭住問題頻發區、深水區,對發現問題實行“一日上報、一日整改、一日復查”的辦結制度,對履職不到位或工作推進不力的,既問事又問人。

  群眾利益大於天。對督查暗訪發現的問題,儀隴縣要求鄉鎮和部門挨個研究措施,形成方案,把責任落實到人,把時間細化到天,嚴肅處理問題整改中存在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行為。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有5名鄉鎮黨政正職、3名第一書記、12名駐村幫扶幹部因工作不力被問責。

  “以前,我們面對問題總是繞道走。現在,督查暗訪讓全鄉幹部找準了問題所在,通過整改,實實在在推動了工作。”思德鄉黨委書記羅偉介紹,2017年4月,縣裏的定點包鄉巡察組發現鄉里在脫貧攻堅中存在工作不深不細,基礎設施進度滯後等問題,給了黃牌警告。思德鄉黨委、政府知恥而後勇,對照督查開出的問題清單逐條整改、逐條落實。經過2個月的整改,儀隴縣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抽調其他片區巡察組成員進行交叉檢查,組織精幹力量開展了隨機復查,最終摘除了給思德鄉黨委、政府的黃牌警告。

  “三級書記”齊抓共管,貧困群眾獲得感滿滿

  村道路旁一座碧瓦白墻的新房,是度門鎮王家店村62歲的貧困戶何登明的新家。何登明的母親93歲高齡,妻子常年患病,兒子患有間歇性精神病,以前3代4口人一直蝸居在3間破舊的土坯房中。

  “房子雖舊,卻是父輩留下的祖業,總想要把它守住。”去年3月,鎮裏統一解決貧困戶住房安全問題時,固執的何登明不僅不配合,反而拒絕跟工作人員溝通。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