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每人平均GDP只有美國的1/7,為什麼每人平均健康預期壽命高於美國?

2018-06-01 20:53:00
來源:中國日報網
字號

  這是一條很容易被忽視,卻非常重要的新聞:

  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在日內瓦發佈最新報告《世界衛生統計2018》,根據這份報告提供的數據,2016年中國嬰兒出生時的健康預期壽命(Healthy life expectancy at birth)為68.7歲,美國為68.5歲,這是中國在這一指標上首次超過美國。

  每人平均預期壽命這個指標上,中國正在追上美國,預計2027年將超過美國。與此同時,美國每人平均預期壽命則在下降,2014年的79歲已成為峰頂。

  同時我們需要提醒的是,2016年中國每人平均GDP為8123美元,美國為57638美元,整整是中國的七倍多。

  這意味什麼?

  我們先從兩個概念説起。

  “健康預期壽命”是一個相對數據,估算的是一個人在完全健康狀態下生存的平均年數。這一數據是基於現在人口的死亡率和普遍的健康狀況。

  “每人平均預期壽命”是在一定的年齡別死亡率水準下,活到確切年齡X歲以後,平均還能繼續生存的年數,它是衡量一個國家、民族和地區居民健康水準的一個指標。它以當前分年齡死亡率為基礎計算,但實際上,死亡率是不斷變化的,因此,每人平均預期壽命是一個假定的指標。

  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艾莉森克萊門特-亨特(Alison Clements-Hunt)指出:“對比健康預期壽命時發現一個特點,在中國,日本,韓國和一些其他亞洲高收入國家,人們失去健康的歲月要比高收入的西方國家少。”

  也就是説,在人生的最後階段,多數美國人要過得比中國人辛苦。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在此,我們不得不提“美國特色”的諸多生活習慣對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其中重要的一條便是貧窮人群的肥胖率

  目前美國總體人口的肥胖率在“縱向”和“橫向”兩個指標中都達到了歷史最高水準。縱向指的是和美國自身歷史相比;橫向是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同期相比。

  美國人肥胖率再攀歷史新高

  底層人群為了維持基本的勞作強度,不得不食用大量批量産生的、流水線生産的高熱量垃圾食品,大腹便便的“美國胖子”幾乎成了歐洲影視作品中美國人的典型形象。

  而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內在關聯,無需多言。那麼,肥胖對人口壽命會造成什麼影響?

  美國癌症研究中心(NIH)給出的數據是能讓你減壽14年

  另外一點,美國人因為濫用藥物和吸食毒品造成的各類精神疾病的比例,也在發達國家中排名前列,甚至高過不少發展中國家。

  根據美國藥物成癮治療中心(American Addiction Centers)的數據,美國16-22歲的人群,有六分之一的人都有藥物和毒品成癮的現象。

  如果讀者無法把毒品藥物的濫用和人口壽命問題的關聯有一個直觀的印象,不妨再看看美國産婦的健康現象。

  所有的發達國家中,美國是産婦死亡率唯一不降反升的國家。

  綜合以上各種因素,從來都喜歡“養生”的中國人,雖然每人平均GDP只有美國的七分之一,但每人平均健康預期壽命高於美國,這條新聞恐怕看起來也不是那麼不合理。

  歡迎觀網風聞社區用戶參與討論,優質回答將獲得500-800元獎勵,還等什麼?一起來參與吧。

  (風聞社區)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