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歐洲要更多了解中國共産黨執政經驗

2018-05-13 11:58: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歐洲要更多了解中國共産黨執政經驗(我與中國改革開放40年)

  ——訪德國中國問題研究學者、政治學家沃夫拉姆阿多菲  

  開欄的話

  改革開放走過40年風雨歷程,中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總量躍升至全球第二位,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源和穩定器,人民生活水準大幅提高,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許多國際人士是中國改革開放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參與者、親歷者和見證者。本報今起推出“我與中國改革開放40年”欄目,採訪相關國際人士,聽他們講述自己與中國改革開放的故事。

  1978年春天,沃夫拉姆阿多菲作為東德駐中國大使館的實習生,第一次來到中國。不久,中國迎來改革開放的熱潮。初到中國時,阿多菲只停留了幾個月。上世紀80年代末再次來到中國交流學習時,他震驚于中國改革開放不到10年間取得的巨大變化——不僅在物質生活上,更在於中國人的精神面貌上:每個人都更自信、更願意與他交流。

  今年正值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阿多菲特意向記者贈送了自己2007年發表的小説。小説結合阿多菲年輕時在南京留學的經歷,以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個10年為背景,講述了東德一名女性中國問題研究學者與中國史學家的愛情故事,以此折射出中國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巨變、中德關係的發展與未來等一系列宏大主題。

  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和《共産黨宣言》發表170週年,“中國”“中國共産黨”成為德國輿論的高頻詞。阿多菲表示,中國共産黨黨員數量超過德國總人口,並且這一大黨還領導著約佔世界1/5的人口。在實踐《共産黨宣言》和馬克思主義的百餘年中,有的國家失敗了,有的國家成功了。阿多菲表示,中國是最大的成功者,關鍵在於中國共産黨作為執政黨,真正領悟了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取得了一系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從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一段不平凡的歷程”。阿多菲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符合時代發展潮流,體現了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中國共産黨人善於在不同時代條件下,結合實踐特點,形成新的思想理論體系。

  阿多菲強調,得益於改革開放,中國解決了數億人“吃不飽”的問題。如今,中國還在不斷為減貧制定目標和計劃,確保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消除絕對貧困。“中國共産黨所解決的問題,涉及的體量之龐大,是歐洲國家無法想像的。”阿多菲強調,歐洲人要想理解中國,了解中國共産黨的執政經驗,不能簡單地進行類比。只有放在時代和國情背景下,嚴肅認真地研究中國共産黨如何執政,才能正確、客觀地看到這一世界上最重要的執政黨之一,如何用自己的智慧不斷為解決世界問題提出方案。

  “氣候變化威脅著人類生存,科技進步在推動工業革命的同時卻導致上百萬人口失業,當今世界還被大規模移民潮所困擾,戰爭的陰影揮之不去……在人類共同面對的諸多挑戰前,怎能不聽聽來自中國的經驗和方案呢?”阿多菲説。

  (本報柏林5月12日電)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