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人物特評】青春之我、奮鬥之我,“真青年”永不言棄

2018-05-04 13:35: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今天是“五四”青年節。這一天,讓我們向青春致敬!

  青年,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它最迷人的地方,不在年華,而在心境,在於它給人一股向上的力量。

  只要奮鬥不息,“青年大軍”永不老去

  穿梭歲月的峰頭,在歷史長河中,始終閃爍著一面鮮明的旗幟,那是青春樹立起來的旗幟。人們曾在這面旗幟下徬徨、吶喊,也在這面旗幟下拼搏、奮起。

  1930年1月,潘鏡芙出生於浙江湖州。如今,88歲高齡的潘鏡芙依然沒有停止工作和學習。自1971年第一艘國産導彈驅逐艦服役以來,40餘年間,新中國的水面艦艇歷經艱難曲折,終於從黃水駛向深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第701所研究員潘鏡芙作為兩代四型導彈驅逐艦的總設計師,便是其間重要的參與者和見證者。88歲高齡的他雖已無法再登上艦艇,但他説:“我還沒有退休。”

  馬克思説過,青春的光輝、理想的鑰匙、生命的意義,乃至人類的生存、發展,全部包含在兩個字中——奮鬥!追夢的路上,註定不會是一馬平川;勝利的花朵,從來離不開汗水澆灌。一脈相承、歷久彌新的五四精神一直激勵著人們實現人生價值、成就偉大夢想。

  1937年出生的姜淑梅把自己稱作“年輕的老作家”。60多歲識字,70多歲出書——堅持,讓她從目不識丁成為真正的作家。如今,她依然筆耕不輟:“不管做什麼事,不怕起步晚,就怕壽命短,千萬不要懶。”

  説到底,年紀不過是個統計學上的概念。

  歲月不老 青春不朽

  又逢“五四”,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五四”精神從未遠去。今日之中國,面對著機遇,也面臨挑戰,將個人的理想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成為時代賦予青年的歷史使命。

  任民昌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勵志爺爺”,78歲的他選學了中國農業大學網路教育動物醫學專業,學期三年。這麼大的年紀不在家安享晚年,為什麼還來上大學?任民昌説:“歲數大了,就更不能虛度時日。學以致用,為街坊四鄰家的畜牧養殖多做貢獻。”

  “小的時候,我的父親用簸籮帶著我們全家闖關東,我靠撿煤球、挖菜根、拾麥穗來貼補家用。特殊的生活環境讓我深深地意識到,只有祖國強大,百姓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雖然我今年已經80歲了,但我依然懷有強軍興軍的夢想,只要國家和軍隊建設需要,我奮進的腳步就不會停歇,我會繼續為夢想衝鋒!”當兵56年來,周豐峻把畢生精力都獻給了防護事業。如今80歲的他,也依然奔波在防護戰線最前沿。

  美國作家塞繆爾厄爾曼在70歲時寫道:“人人心中皆有一台天線,只要你從天上人間接受美好、希望、歡樂、勇氣和力量的信號,你就青春永駐,風華常存。”

  “您的特質是什麼?”

  “目標始終如一。”

  你知道嗎?就是明天,5月5日,是全世界無産階級偉大導師馬克思誕辰200週年的日子。這位“大鬍子爺爺”也是為人類解放奮鬥一生的“真青年”。即使飽受窮苦,即使遭遇挫折與不幸,他也從未放棄過對真理的追求和堅持。

  ……他們,是“真青年”的本人,積極向上、獨立進取。

  ……他們,更是“真青年”的榜樣,奮鬥不息,鬥志昂揚。

  願每個人的生命裏,永遠有一顆青年的心,願我們的事業永遠年輕!

  “五四”青年節快樂!

  (文/弟辰晨)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