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秒內剎住時速600公里乘客艙 超級高鐵秒停現實嗎?
十四秒內剎住時速六百公里乘客艙——“秒停”的超級高鐵,現實嗎?
特斯拉又“搞事”了。
近日,《今日美國》網站報道稱,特斯拉公司、SpaceX CEO埃隆 馬斯克宣佈,旗下“超級高鐵乘客艙”將進行測試,目標運作速度為音速的一半,並在1.2公里內完成剎車。
這意味著,乘客艙要以約613公里的時速運作,14秒內“秒停”,減速度數值近重力加速度的1.2倍(1.2g)。
與馬斯克對這項短距離測試“瘋狂又興奮”的感覺不同,人們更好奇“秒停”的可行性。
“秒停”不需“get”新技能
“14秒制動馬斯克所提的乘客艙,技術上沒問題。”“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速磁浮交通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課題負責人、中車首席專家楊穎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
國防科技大學磁浮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教授李傑表達了類似看法,並告知“馬斯克的超級高鐵和我國高鐵制動原理基本一致”。
在我國,高鐵動車組採用複合制動。正常制動中,優先採用“再生制動”,即將電動機“反轉”為發電機,把動車組動能轉化為電能,通過接觸網供應給相鄰區間動車組使用。當動車組即將停站時,則改為與汽車制動盤工作原理一般的“機械制動”。高鐵遭遇停電等故障,緊急制動也為“機械制動”模式。
此外,我國CRH380AM還使用了“風阻制動”,通過在列車端部升起風阻板,加大動車組空氣阻力;德國、日本使用“渦流制動”,制動時將一套電磁鐵置於鋼軌上方,通電後,電磁鐵與鋼軌間産生渦流發熱,將動能轉為熱能消耗掉。
“按馬斯克所述,乘客艙品質約在幾百公斤左右。動能是品質與速度平方的乘積。速度較大,但品質較小,制動要消耗的能量並不‘巨大’。以現有成熟的長定子驅動技術,實現‘秒停’不費力,‘再生制動’就可實現。”楊穎説。
“秒停”很容易 “商用”很尷尬
對馬斯克的測試,楊穎表示不用太“興奮”,譬如美國航空母艦上MK-73型攔阻索,可使30噸重的艦載機以260公里時速著艦,滑跑91.5米停止,減速度約3g,同比難度遠高於這項測試。
“研製超級高鐵,最終是為了成為大眾交通工具。它的啟動加速度和制動減速度不能超過普通健康人的承受限值。目前看,普通人承受的減速度限值約為0.5g。”中車株洲所研究院副院長陳高華説。也因此,現有交通工具“減速度”均控制在0.5g以內。
“速度越大,減速度應該越小。公交車緊急剎車,乘客已‘人仰馬翻’。飛機降落稍‘猛’,乘客在飛機落地瞬間心裏也會‘咯噔’一下。只有飛行員等具特殊優異體質者,可承受這種‘加碼’的減速度。”楊穎補充。
據悉,我國350公里時速復興號高速動車組,緊急制動大約需6.5公里制動距離。正常制動下,需8—10公里制動距離。對613公里時速,制動距離僅1.2公里的“極限”挑戰,不具“現實性”。專家稱,該“超級高鐵乘客艙”還在原理驗證樣機階段,離工程樣機差距尚遠。
“這更像‘玩具’。即便能‘秒停’,但會産生超大電流和功率的需求。單節車沒有商業價值。如果在此‘要求’下,做成數百米長列車,乘客承受不了此減速度不説,僅其要求地面提供數十兆瓦級的短時加、減速功率,在經濟上就很不划算。”陳高華説。
制約輪軌交通往更高速度發展主要有輪軌阻力、空氣阻力和噪聲等三大因素。真空中的“超級高鐵”,有望克服這些因素,由此備受關注。
儘管有消息稱,最早的超級高鐵有望2021年建成運作。不過,這一目標,還顯“路漫漫兮”。譬如,超級高鐵在技術上的長距離測試,特別是載人測試如何做;技術上如何確保高速運動下磁浮系統的動力學穩定性、如何解決“車廂內有空氣,管道幾乎真空,到站下車後乘客如何呼吸”、真空管道內緊急情況下如何安全停車等,至今未有建設性答案。(記者 俞慧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