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繼續走在開放最前沿——從浦東新區看擴大開放新格局

2018-04-16 10:23: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上海4月15日電 題:繼續走在開放最前沿——從浦東新區看擴大開放新格局

  新華社記者季明、何欣榮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站在改革開放40週年的新起點上,中國再次發出擴大開放的最強音。

  浦東,中國對外開放最為閃亮的路標。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步入新時代,在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探索中,浦東以開放新作為拓展發展新優勢,繼續走在最前沿。

  數十個“第一”標記開放基因

  2018年3月下旬,我國第一個國際化期貨品種——原油期貨在浦東的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上線交易。鑼聲一響,舉世關注。

  原油期貨的設計特點,可用十七字概括,即“國際平臺、凈價交易、保稅交割、人民幣計價”。字裏行間,處處透著開放的理念。

  這樣的全國“第一”,在浦東開發開放28年的歷程上,還有數十個:

  1990年,中國第一個保稅區——浦東的外高橋保稅區批准建立。

  1995年,第一家進入中國的外資銀行——日本富士銀行上海分行在浦東開張營業。

  2001年,中國第一家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在浦東成立。

  2013年,中國首個自貿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從浦東起航……

  今天,無論是陸家嘴大屏上牽動國際金融神經的交易數字,還是洋山深水港內滿載貨物等待出發的遠洋巨輪,都佐證著——開放是浦東的基因。

  開放成就了浦東。地區生産總值從開發開放之初的60億元到2018年有望突破1萬億元,28年來浦東經濟總量翻了160倍。

  代表開放新高地的上海自貿區掛牌以來,浦東的改革發展按下快進鍵。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底,上海自貿區內新註冊企業累計超過5萬戶,實到外資、外貿進出口占上海全市的比重均超過40%。

  浦東也為開放貢獻了諸多經典案例和樣本。從早期的“站在地球儀旁思考問題”,到上海自貿區發佈全國首張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浦東成為全國開放的風向標。

  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翁祖亮説,在開放的基礎上,浦東堅持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準,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在企業投資項目審批、開辦企業等方面,打造自貿區速度;在降低通關、研發和融資成本等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打造自貿區優勢;在“四新經濟”發展、獨角獸企業成長等方面,打造自貿區舞臺。

  以開放促改革 在開放中創新

  從關起門來搞建設到打開國門謀發展,開放與改革,從來就是協調統一、互促互進的關係。以開放促改革,這是國家發展的法寶,也是浦東開發的使命。

  醫療器械註冊人制度,是浦東和自貿區對標國際先進水準,在國內率先推出的制度創新。這項制度一改醫療器械産品註冊和生産許可相“捆綁”的模式,申請人可以單獨申請醫療器械註冊證,然後委託給有資質的企業生産。

  上海遠心醫療的單道心電記錄儀,成為改革方案公佈後的首個試點。代工方負責人孫毅勇表示,改革不但讓遠心醫療節省了100萬元左右的生産性投資,還讓産品的上市時間提前了一年。“越早上市,越能搶佔市場先機。”

  開放倒逼改革,開放也同樣能激活創新。

  位於張江科學城的跨國企業聯合孵化平臺,最近一年與本土創業企業的對接很紅火。GE的愛迪生創新工社、博世的汽車智慧平臺……越來越多的創業企業通過這個平臺,獲得了技術、資本、市場等資源的注入。

  在開放中創新,讓張江不僅是上海的張江,更是全國的張江、全球的張江。

  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浦東的開放,是全方位的開放。不僅為貨物的進出和資金的流動提供便利,也敞開懷抱歡迎全世界的英才。

  作為上海紐約大學的第一屆本科畢業生,泰勒羅瑞克經申請獲得了全國首張本科學歷的外國留學生工作許可證。“你好,給我一個手抓餅,加培根、芝士、雞蛋。”這位美國小夥已經完全融入了浦東的生活環境。

  實施高水準開放 助力高品質發展

  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條件下進行。

  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傳遞出重要資訊,新一輪擴大開放,重點是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領域。推動金融業開放,浦東首當其衝。

  40年前,從外灘望過去,浦東的陸家嘴還是農田遍佈、蘆葦搖曳。40年後,陸家嘴已是高樓林立、中外金融機構齊聚,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區。

  上海自貿區管委會陸家嘴管理局副局長任凱鋒説,面向國際化發展,陸家嘴金融城成為很多外資金融機構拓展和運營中國業務的首選之地。僅以資産管理行業為例,全球資産管理規模排名前十的機構中,已有八家落戶陸家嘴。

  展望未來,陸家嘴金融城將不斷優化産業鏈、生態鏈和服務鏈,積極促成外資金融機構在區域內設立銀行、證券、保險機構。

  “中央提出,要放寬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的外資股比限制,浦東正在積極準備,力爭這一擴大開放的措施在自貿區先行先試。”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長杭迎偉説。

  新一輪擴大開放,還將更好惠及世界各國企業和人民。今年11月將在上海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其中的重頭戲。

  發揮進口博覽會的溢出效應,位於浦東外高橋區域的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智利商品中心等8家平臺,4月初入選進口博覽會的常年展示交易平臺。

  “智利櫻桃等進口水果,早已走進中國的千家萬戶。依託浦東和自貿區的優勢,我們在拉近中智貿易距離的同時,還將幫助南美的中小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智利商品中心負責人鄔遠峰説。

  打開一扇窗,看見全世界。在新一輪擴大開放蓄勢待發之際,浦東已經做好了準備。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