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擴大進口”有大動作 哪些進口商品要便宜了?

2018-04-16 10:23: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原標題:【熱點】中國“擴大進口”有大動作 哪些進口商品要便宜了?

  4月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併發表重要主旨演講。習近平主席宣佈了中國進一步“敞開大門”的重大舉措。習近平主席提出,中國不以追求貿易順差為目標,真誠希望擴大進口,促進經常項目收支平衡。

  那麼, “擴大進口,我們買什麼”?為什麼要擴大進口?擴大進口靠什麼?央視財經為您一文梳理↓↓

  擴大進口,我們買什麼?

  數據顯示,從1978年到2017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口總額從109億美元提高到1.87萬億美元,中國進口的年均增速為14%。在進口快速增長的同時,中國大陸游客在境外消費額依舊很高,2016年達到2600多億美元,表明中國消費者對國際市場上特色優勢産品的需求較高。

  商務部研究院外貿所所長 梁明:如果我們降低這些商品的關稅,會進一步把國外的這些消費引導到國內來,增加國內的消費,不僅對中國的經濟增長是有利的,對中國的消費者會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據悉,近年來,我國大幅降低了部分産品的進口關稅。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月11日,我國對8000余種進口産品實現了零關稅。以農産品為例,喬治亞和智利的紅酒進口關稅,由14%到30%降為零關稅。以工業品為例,瑞士部分手錶進口關稅降低了50%;韓國的電冰箱、電飯鍋等産品進口關稅降低了40%,並將在幾年後降為零關稅。

  未來,中國將實施一系列新舉措來主動擴大進口,降低部分産品進口關稅,老百姓消費升級的需求也將被進一步滿足。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 高峰:我國總進口額近三分之一的産品,可以享受自貿協定優惠關稅待遇,其中大部分是終端消費品。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 黃頌平:在主動擴大進口方面,今年我們將相當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同時降低部分其他産品進口關稅,努力增加人民群眾需求比較集中的特色優勢産品進口。同時,還將繼續實行深入推進“三互大通關”,還有“單一窗口”的建設,為企業通關便利提供條件,降低企業通關成本。

  擴大進口,進口商品一定會更便宜嗎?

  降關稅一直備受大家關注。日前,國務院也宣佈對於進口的抗癌藥降關稅。是否意味著我國擴大了進口之後,關稅就能降,關稅降了東西一定會便宜?

  央視財經評論員 馬光遠:影響價格的因素非常多。從我國價格的整個構成來講,進來的時候有關稅的因素,進來以後還有其他相關的各種稅費因素,再加上未來對很多産品消費需求的提升,國際市場發現這個變化後,它的價格未必會降。比如,同樣的産品進入到國內以後,國外發現中國産的東西可能不如他們的,那麼價格還是降不下。降關稅的目的是引導消費,符合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戰略,並不見得價格會有太大的變化。也就是説對老百姓的需求提升有幫助,但降關稅並不一定會讓價格下降。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 趙萍:降關稅之後價格可能不會硬生生地下降,但是從長期發展角度來説,價格還是會呈現一個合理下降的趨勢。因為降關稅後意味著貿易自由化程度提高,未來進到中國的産品的品類品牌越來越多,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可能會國內生産同類産品和國外産品相比較,競爭力並不是很強。對於外資品牌來説進入中國市場可能採取一種方法,剛進來定的價格非常高,讓人認為這個東西是高端商品,因此它的利潤率非常高,但是它的價格並沒有因為關稅的下降而下調,因為這是一種定價策略。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 趙萍:但是因為進來的品牌多了,那麼國際間不同品牌的競爭也會變得更加激烈,市場競爭就意味著行業的利潤會被攤薄,整體價格肯定會呈現下降的走勢。更為重要的是,進口對於國內不只是滿足近期消費需求,對於産業升級也會産生非常明顯的技術溢出效應,那麼國內的産業隨著開放,它會倒逼産業升級,我們國內滿足消費需求供給能力越來越高,未來必然在競爭當中價格合理回歸。

  除了買進口商品,還要“買”什麼?

  一説到進口,不僅僅是商品,還有服務,甚至背後還有一個個企業和所代表的産業鏈。而現在主動擴大進口,除了進口大家想買的商品之外,我國還應該進口什麼?

  央視財經評論員 馬光遠: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進口商品,包括它的技術、理念、企業管理等等無形層面對中國經濟的提升非常大。過去40年,我們必須承認一個最基本的共識,就是開放越大的領域,我們的競爭力越強。比如中國的家電領域,中國製造的很多領域開放度特別大,經過40多年以後,國內在這個方面的競爭力已經有非常巨大的提升,所以在下一步研究中國進口帶來的過程中,我們如果要改變中國進出口的失衡,有一個很好的進口戰略:一方面提升有效供給,另外一方面擴大産業的競爭,對我們自身增加競爭力也有很大的好處。所以,擴大進口並不像有些人擔心的一樣,會衝擊國內産業,反而對國內産業本身的競爭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商務部研究院外貿所所長 梁明:如果發達國家放寬對華高技術産品出口管制,中國能進一步擴大先進的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的進口,則可以彌補我國在先進技術和設備上的短板,通過優質的進口來擴大優質的出口,從總體上促進我們産業結構的調整以及出口結構的調整。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