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見聞:代表未來雄安新區新城建設的基本方向

2018-04-14 08:48:00
來源:中國雄安官網
字號

  近期,雄安新區管委會將從臨時辦公地點奧威大廈搬入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外界普遍認為,這座由中國雄安集團投資的第一個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城建項目——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應是未來雄安締造智慧城市、綠色城市的縮影,具有十分重要的樣板意義。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的規劃建設,是雄安新區設立以來的第一個成規模大型建築群,因此備受關注。人們認為它代表著未來雄安新城建設的基本方向。

  收尾工作緊張有序,近期即將交付使用

  4月8日下午,記者走進位於容城縣白塔村和馬莊村交界處的雄安市民服務中心,一探究竟。

  記者在現場看到,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雖然基本完工,但是裝飾裝修收尾工作仍在緊張有序地進行著,現場一派忙碌景象。近期,雄安新區管委會將開始入駐。

  施工場地外的現場調度室裏,中建三局有關負責人通過“透明雄安”的管理系統,向記者展示了市民服務中心的總體建設情況。

  作為新區起步期的臨時辦公園區,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總建築面積9.96萬平方米,由公共服務區、行政服務區、生活服務區、入駐企業辦公區四大區域建築群組成。其中包括雄安新區黨工委、管委會辦公區、中國雄安集團辦公區、生態公園區、生活用房區以及政務中心、會議中心等多個功能區。

  低層設計,綠色、智慧理念全面體現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的設計,是由國內2位建築大師、2名院士,一共4個設計團隊組成,堪稱陣容空前。從雄安新區未來發展要求出發,從設計規劃到施工過程,全面體現綠色、智慧新發展理念。

  “不建高樓大廈,不建水泥森林,不建玻璃幕墻。”雄安新區管委會此前對城市建設表達的“三個不建”,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得到充分體現。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建築多以三層為主,最高的也只有五層,分佈舒朗。同時,採用高效、低成本的綜合建築節能技術,比傳統建築節能70%左右。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是雄安新區的第一個大型項目,同時又是給未來其他項目做示範的,秉持了“智慧雄安、智慧城市”的建設理念。

  由南向北走去,沿途看到的都是鋼結構建築。作為國內首個正式大規模使用鋼結構的項目,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整個工地用鋼量1.22萬噸,有效地減少了混凝土澆築量。採用鋼結構和模組化綠色裝配式建築方式,不僅提高建築品質和建設速度,還大大降低施工對環境的影響。在北部的企業辦公區,房屋基本採用鋼結構體系,鋼結構構件全部在工廠加工、運輸到工地進行拼裝,運用焊接機器人焊接,工作效率提升了5-6倍,全程無建造垃圾産生。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的施工現場,設有兩個微型氣象站,利用所收集的數據進行實時環境監測,一旦發現污染就會自行啟動報警。而每天的用水用電情況等,有關部門也都有數據的對比分析,以便進行大的方面把控。綠色施工理念,始終貫穿全過程。

  三縱三橫格局,大師設計注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的設計,除了體現綠色、智慧等理念,整個市民服務中心建築群的設計,也非常注重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特色。據悉,市民服務中心參照北京故宮中軸線的佈局,建築分佈呈現三縱三橫格局。其外觀設計吸收了傳統建築挑檐、走廊的造型思路,貼近傳統建築外形,具有對稱、庭院式特點。整體設計也注重細節,比如各大功能區域建築的外部,分別用藍色、紅色的細條紋區別開來,如藍色代表企業辦公建築,紅色代表行政管理辦公建築,細微之處,顯出不凡風格。

  整體建築呈銀灰色的基調,顯得格外低調親民。行政服務大廳內,記者見到服務平臺都非常低矮。市民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説,這是為了讓群眾辦事時沒有翹首仰望的感覺。

  “海綿城市”初具規模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的道路均由透水磚鋪就。“這裡並沒有地下建築,地下僅是隔空層,分佈的是蓄水池和排水裝置。”據中建三局趙龍介紹,各個園區的各個角落都建有地下蓄水池,約有1.2萬立方米容量。

  “以往的雨水降到地表就流失了,我們通過透水混凝土材料,進行雨水收集和調蓄,實現雨水、污水的零排放,形成一個自循環系統。”趙龍説,這樣的設計,踐行了“海綿城市”的理念。

  除了水和電是外面接入外,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基本可以實現自己的用能小迴圈。容城具有豐富熱源,園區目前已打了100多個地熱井,因地制宜採用“再生水熱泵+淺層地溫能熱泵+冷熱雙蓄”節能方式,實現供熱、製冷、生活熱水一體化供應,大大降低設施建設和運作成本。

  無圍墻無大門,可滿足3000人常駐辦公

  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南部,一排排立式充電樁引人注目。“這邊是公共停車區,以後不設加油站。”據介紹,未來整個新區將以綠色智慧公共交通為主。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並沒有設計圍墻和大門。“一切都是敞開式的,體現出共建共用的態度。”趙龍説。未來,園區可滿足3000人常駐辦公和500人住宿的需求。當然,這對物業管理和城市管理也提出了一個新課題。

  “透明雄安”用數據説話

  作為雄安新區唯一的投融資平臺,中國雄安集團在市民服務中心這一項目上,大膽創新投資模式,選擇了共同投融資建設的方式。作為投資主體,中國雄安集團在整個項目的要求、規範和謀劃上,起到了主導作用。

  曾經創造過三天一層樓“深圳速度”的中建三局,這次轉戰雄安,承擔了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的建設任務,創造了1000個小時實現主體結構全面封頂的“雄安速度”。

  雄安集團的有關負責人説,“雄安速度”服務於“雄安品質”,實現“雄安品質”,“透明雄安”系統功不可沒。它基於BIM模型進行智慧管理,以大數據為樞紐,建立互聯協同、智慧生産、科學管理的施工項目資訊化平臺,實現數字化全過程管控。

  “透明雄安”系統是為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建設專門研發的,通過該系統,管理層可以隨時隨地了解工程進展實況,即時把控調整施工力量等,有針對性地進行品質和安全管理。比如,物料管理方面,一根鋼梁是哪天生産的?哪天安裝的?工作人員均可通過現場材料的二維碼標識隨時搜尋,實現物料管理的全流程可視化。“透明雄安”把整個施工現場搬上螢幕,一目了然。

  據介紹,建設施工現場每天不少於3000名工人,最多時曾達到6000多人,24小時倒班作業。“透明雄安”的勞務管理系統利用人臉識別進行整體勞務數量、現場人數統計;通過每個工人安全帽內置GPS,可以看到現場勞動力的分佈情況,精確到某個工人在何處、屬於哪個單位……

  “透明雄安”系統除了網頁版,還有手機客戶端。管理人員通過電腦或手機能夠隨時掌握工地最新情況。用數據説話,用數據決策、管理、創新的“透明雄安”,也正在成為建築業界的一個有推廣價值的樣板系統。(記者 林雙川 石萍婷)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