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韓長賦:“逆城鎮化”是必然現象 人口雙向流動有望加速

2018-04-14 08:40: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網海南博鰲4月9日電(何凡)9日,農業農村部部長、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韓長賦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轉型中的農民與農村”分論壇上表示,“逆城鎮化”現象是良好的,也是必然的。人口雙向流動為城市和農村帶來了發展活力。“我們要採取政策推動這一進程,一方面支援和鼓勵下鄉創業,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暢通農民工進城的渠道,完善相關公共服務政策,降低農民工市民化成本,使其有意願、有條件留在城裏。”

  韓長賦説,改革開放後,大量的農民工進城打工,目前總量達到2.8億人。而近年來隨著鄉村的發展變化及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越來越多城裏人到農村來創業、創新。據農業農村部調查數據顯示,現在已超過700萬人,且在快速增加。“他們到農村開展的是新産業、新業態,包括休閒農業、鄉村旅遊、儲藏保鮮、電商網購等。應該説,雙向流動給城市和農村都帶來了發展活力。現在的城裏人已經離不開進城打工的農民工,農村也歡迎下鄉創業的城裏人。”

  在他看來,“逆城鎮化”是必然的現象,滿足鄉村鎮振興發展的需要。他説:“從農村方面來説,每人平均一畝三分地,每個家庭約有半公頃的地,所以要想富裕農民,必然要減少農民,很多的農民進城打工。在此過程中,一些地方的農村出現空心化或老齡化的現象。我認為這是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過程中,農村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客觀上難免的現象,當然要考慮如何更好解決這個問題。而農村誰來種地、養豬的問題,正由城裏的投資者、技術人才、管理人才與農民工下鄉返鄉創業來破解,他們彌補新農村建設,滿足了人才、投資、管理和技術等方面的需求。”

  韓長賦認為,人口雙向流動的過程會進一步加速。當城裏人少的時候,城市就是農民的夢寐以求。當城裏人多的時候,農村就會成為城市人的嚮往,這是一個客觀必然,要在政策取向上推動雙向流動的進程。

  據了解,2018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共同實施的財政重點強農惠農政策于近日發佈。該文件提出,要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現代青年農場主、農業職業經理人、農業社會化服務骨幹和農業産業扶貧對象作為重點培育對象。

  韓長賦表示,計劃每年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00萬人次左右。從長期願景看,如果一戶職業農民能有100畝地經營,全中國土地約需要2000萬職業農民。“所以我們要使返鄉下鄉的人士與農民、小農戶結合起來,歡迎下鄉,支援返鄉,要帶動老鄉,而不是代替老鄉。這樣就能使小農戶和現代農業、農村新興産業優勢互補,實現雙贏,從而為鄉村振興帶來更大活力。”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