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當局的“潛艇情結”由來已久 這次要“美夢”成真?

2018-04-09 10:45: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任重 田聿 環球時報記者 吳志偉】美國政府最近對臺灣的“慷慨”驚動了世界。美國國務院7日對臺灣潛艇自製發出“行銷核準”,允許美國公司與臺灣“商洽”提供相關敏感技術。臺綠營當局欣喜若狂,認為這是“美國保護臺灣的堅定證明”以及“‘臺獨’行動又得到一個安全基礎”。然而國際上是一片懷疑聲,德國和西班牙都曾拒絕向臺灣提供潛艇設計方案,以避免觸怒北京政府,“特朗普這是在測試北京嗎?”美國《新聞週刊》這樣問。

  蔡英文上臺後,就宣佈了雄心勃勃的要造8艘潛艇的“潛艦(艇)國造”計劃。臺灣的“潛艇情結”由來已久,可是歷史似乎總是跟臺灣開玩笑。1969年,臺灣海軍在左營大張旗鼓地成立“武昌艇隊”,將兩艘由義大利潛水愛好者公司援建的微型潛艇擺在美國軍事顧問團面前炫耀,希望當時的尼克松政府能放行潛艇銷售,可是尼克松正忙著脫離越戰泥潭,尋求中國大陸幫助乃至實現關係正常化。1973年,臺灣當局以“培訓反潛兵力”為由,總算從美國買來退役的二戰潛艇“海獅”號和“海豹”號,合同明確規定只是作為“反潛訓練艇”使用,為此美國還封堵了魚雷發射管,杜絕作為武器使用。臺軍努力保持兩艇的運作,以致創下世界潛艇服役最久紀錄,許多設備已老到無法再修。就在數年前,臺灣海軍還致函美國,詢問兩艇後續維修方法,美國海軍回復稱:“根本無法回答,因為從沒有柴電潛艇可以用這麼久。”

  20世紀80年代,美國為了繞開“817公報”的售臺武器限制,開放退休官員及民間公司協助臺灣“曲線購潛艇”,但無法成功,究其原因,是美國早已放棄常規潛艇開發和生産,必須從第三國購買成品,但隨著大陸的影響力遍佈全球,臺灣要以商售方式購入完整潛艇簡直是“天方夜譚”。

  2001年,小布希政府突破禁區,罕見地答應幫助臺灣獲得8艘潛艇,但終究是“口惠而實不至”。到2014年,在確認美國方面擱置了8艘柴電潛艦的出售案後,臺當局才下決心“自行研發建造潛艦”。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