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華盛頓借潛艇再打“臺灣牌” 蔡政府被指畫餅都能充饑

2018-04-09 10:44: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任重 田聿 環球時報記者 吳志偉】美國政府最近對臺灣的“慷慨”驚動了世界。美國國務院7日對臺灣潛艇自製發出“行銷核準”,允許美國公司與臺灣“商洽”提供相關敏感技術。臺綠營當局欣喜若狂,認為這是“美國保護臺灣的堅定證明”以及“‘臺獨’行動又得到一個安全基礎”。然而國際上是一片懷疑聲,德國和西班牙都曾拒絕向臺灣提供潛艇設計方案,以避免觸怒北京政府,“特朗普這是在測試北京嗎?”美國《新聞週刊》這樣問。

  對於這次美國國務院所謂“對臺灣潛艦自製發出行銷核準證”的消息,島內輿論也深表懷疑。資深媒體人高淩雲説,“這項商售案在美陸臺三邊關係上,必然會造成政治波動,美國開放敏感裝備售臺,臺灣缺乏設計生産能力,一時難有具體成果,而對北京的政治效應卻是具體強烈”。

  孫揚明説得更明白,“美國國務院發了這個所謂潛艦的‘行銷核準證’,並不是説從此臺灣就可以到美國去買潛艦;更不是説,美國就會把整艘潛艦賣給臺灣了;而是説,有關潛艦的項目,臺灣可以來談了”,充其量是“望梅止渴、畫餅充饑”。他還説:“在過去幾個月,美國與北京關係緊張,先後出現‘國防授權法案’(雙方軍艦可以互訪)‘臺灣旅行法’和此次的潛艦行銷核準證等,甚至是放出新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6月可能訪台的風聲。這些事都有兩個共同特徵:一是都圍繞著中美對抗。二是所有這些類似法案或政策的東西,都不具有對美國本身的強制性。換言之,在這種情況下的臺灣,不過是美國手中一張更明顯對抗北京的牌。”

  另外,臺灣輿論也認為,最近“自製獵雷艦”的弊案已經讓臺灣老百姓傷了心,擔心蔡政府“潛艦國造”計劃,到頭來也只是騙了納稅人的錢,肥了綠營相關人員的荷包而已。就算美企真的開始“協助臺灣製造潛艦”,至少要從2020年才能談判、設計,2028年才有第一艘潛艇,到第8艘潛艇下水時則是2034年了,到時兩岸關係是何景象有誰知道?

  8日,臺灣《聯合報》發表署名評論稱,以特朗普徹底的商人作風,這次對臺灣的“慷慨”,是否只是華盛頓向北京叫牌喊價?如果大陸在其他方面願意給予美國甜頭,特朗普會不會又把我們犧牲?“特朗普政府對於‘臺灣牌’的使用時機,似乎越來越得心應手”,《中國時報》8日稱,這次給臺灣點燃“潛艦國造”的希望,恰逢美陸貿易戰打得不可開交之時。對臺灣而言,似乎受了美國“恩惠”,“但要直接面對大陸不滿情緒的也還是我們,處境倒也顯得尷尬”,“在當前美陸對抗的情勢下,身為棋子的臺灣,每一步都必須走得謹慎無比,甚至得預測兩強的下一步,才能夠走出一條活路”。

  復旦大學臺灣研究中心主任信強對《環球時報》記者説,從某種程度上來説,對臺灣商售潛艇技術這一招比“臺灣旅行法”更加惡劣,因為潛艇是公認的攻擊性武器。美國口上説著“一中”政策,也説不支援“臺獨”。但是這兩者之間有著非常寬廣的灰色地帶。説到底,美國不想真的為臺灣跟中國大陸打一仗,它無非是打打“臺灣牌”,刺激大陸,企圖同時從大陸和臺灣兩邊撈好處。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