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看好電競業發展搶搭快車 不少學校設係開課

2018-04-08 09:50: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設係開課,臺灣搶搭電競快車(看臺灣)

  本報記者 張 盼

  據臺媒報道,隨著全球電子競技産值走高,不少臺灣學校看好電競業來發展,紛紛設係開課。不僅高中職(高級中等學校、高級職業學校)設置電競專班,大學也陸續開設電競科系或課程。

  積極規劃課程吸引學生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前年首度公開對電子競技表示支援,有關部門于去年將電競納入運動産業。兩年來,已有近60所學校與臺灣電子競技運動協會簽訂産學合作協議,各校努力招生搶才。

  在過去的一年中,臺灣電競選手在各大賽事中4次斬獲世界冠軍。今年初,臺灣大學畢業生陳威霖奪下“爐石傳説”遊戲世界冠軍,再度掀起臺灣電競熱潮。市場調查顯示,今年全球電競産值更勝去年。不少臺灣學校因此看好電競業未來發展,積極規劃課程,希望吸引學生就讀。

  臺灣遠東科技大學2016年率先成立全臺首個專門培訓電競專業選手的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管理系,並耗資400萬元(新台幣,下同)打造專業硬設備。臺北城市科技大學近年也設置電競課程,學生在求學期間便可與企業對接合作,培養“帶得走”的遊戲戰鬥力。

  此外,臺灣世新大學數字多媒體學系逐步調整課程,將電競産業分析及轉播納入規劃。該校助理教授陳俊廷説,遊戲發展變化快,必須隨時跟上腳步。近兩年課程加入電競元素,包括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等技術,學校更花費5億元打造全媒體中心。今年底落成後,學生未來可到虛擬攝影棚學習如何進行直播。

  學以致用兼顧多元發展

  臺灣電競協會理事、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電腦與通訊工程系主任詹勳鴻説,去年剛設置的電競系統課程,同時培養競賽選手及幕後團隊,符合市場需求,還可走出臺灣,接軌國際,堪稱“最學以致用的科系”。該校今年11月擬與韓國電競大廠合作,為學生提供高額獎學金。

  詹勳鴻同時強調,電競選手佔據金字塔頂端,並非人人都有機會。如果在大一時發現學生沒有潛力,就會鼓勵他轉往幕後發展,儘早尋找其他的出路。

  在詹勳鴻看來,電競産業吸引力大,許多學生躍躍欲試。第一次開設系統課程時,便已有70名學生搶修,其中大多來自電腦與通訊工程系、資訊管理系,也有會議展覽領域的學生來學播報及賽評。不少高中職開辦相關係科,人才競爭比過去更激烈,要冒出頭不容易,若不適合擔任選手,就要儘快轉換方向,改走幕後或設計都是不錯選擇。

  陳俊廷説,臺灣世新大學數字多媒體學系負責遊戲設計而不是破關,做遊戲比玩遊戲難很多,為打好學生基礎,須有遊戲企劃、美術及程式設計等基本能力。未來畢業後,除製作電競遊戲,還能投入手遊、展場設計或博物館互動式裝置、動畫製作、會場光雕等領域,出路更多元。

  冷靜看待電競辦學熱潮

  對於臺灣學校興起的電競設係開課熱潮,島內專家認為需冷靜看待。有人指出,臺灣學界成立電競類科,短時間內膨脹太快,不少學校看準這塊大餅,急忙掛牌招生,有的成立之後還沒找到師資,甚至連設備都沒有。對學生來説,如同進入迷茫之地,恐將引發“蛋塔效應”(指一擁而上出現短期繁榮又迅速衰退),讓其他認真辦學的學校如骨牌一面倒。

  詹勳鴻身為電競協會理事,常到他校提供指導,近年不斷發現有學校一時興起成立相關科系,但卻沒有實質內涵。他認為,學校培養電競人才應“重質不重量”,否則大家共同建立的招牌,恐怕會在一夕之間崩垮,對整體産業界來説都並非好事。

  詹勳鴻認為,臺灣電競産業正要蓬勃發展,各校也都在積極培養人才,但目前仍看不到當局有多大作為。他呼籲當局積極扶植電競産業,否則未來指導這些校係的業師,恐怕將一個個離開臺灣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臺灣要打下世界電競江山,恐成為泡沫幻影。

  臺灣“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司長”楊玉惠説,目前該機構在電競人才培育方面給予相當大的支援,不過仍會嚴加控管,強調學校在申請成立科系或課程時,師資及軟硬體設備都務必到位,才會予以核準。學校若要“打假球”,就算順利開成班也不會給招生名額,不容許有學校“虛立”科系。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