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立足亞洲放眼世界,習近平在這裡提出的“關鍵詞”事關全球

2018-04-08 09:23: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網 金佳緒

  【學習進行時】對於博鰲亞洲論壇,習近平一直高度關注,曾三赴年會發表主旨演講,對諸多事關亞洲和全球發展大局的關鍵話題作了深刻論述。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文章,為您梳理回顧。 

  關鍵詞1:發展 

  亞洲是當今世界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之一,亞洲發展同其他各大洲發展息息相關。對亞洲來説,發展是頭等大事,是解決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的關鍵。

  2010年、2013年、2015年,習近平曾三赴海南博鰲出席論壇年會併發表主旨演講。在講話中,“發展”是習近平一以貫之、反覆強調的“高頻詞”。

  2010年4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出席年會併發表題為《攜手推進亞洲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主旨演講。他明確指出,“亞洲要保持經濟良性發展勢頭,繼續拉動世界經濟增長,必須更加注重完善發展模式,走出一條符合時代潮流、具有亞洲特色的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之路。”

  2013年4月,習近平主席出席年會,在發表題為《共同創造亞洲和世界的美好未來》的主旨演講時強調“發展仍是解決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的關鍵,迫切需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準”。

  2015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年會上發表了題為《邁向命運共同體 開創亞洲新未來》的主旨演講。“只有合作共贏才能辦大事、辦好事、辦長久之事。”在論壇上,習近平為亞洲發展指明方向,強調“要摒棄零和遊戲、你輸我贏的舊思維,樹立雙贏、共贏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時兼顧他方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促進共同發展”“必須在世界前進的步伐中前進、在世界發展的潮流中發展”。

  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合作共贏、共同發展……觀局謀勢,風自東來。習近平所提倡的這些發展理念和方式,既立足亞洲現實又放眼世界大勢,不斷為全球發展提供了睿智的“中國答案”。

  關鍵詞2:開放合作 

  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亞洲各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亞洲,堅持務實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是亞洲各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對此,習近平有著清晰的認識,並連續在三次主旨演講中強調“開放合作”,不斷推動共同發展。

  他強調:

  ——要堅持和擴大市場開放,堅決反對和抵制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維護公正自由開放的全球貿易和投資體系。同時,應該充分利用好亞洲各種區域和次區域對話與合作機制,促進亞洲同世界的和諧與可持續發展。

  ——要秉持開放精神,積極借鑒其他地區發展經驗,共用發展資源,推進區域合作。

  ——要堅持開放的區域主義,協調推進包括亞太經合組織在內的跨區域合作。

  大道至簡,實幹為要。在習近平的謀劃部署和強力推動下,中國對外開放不斷邁出新的步伐,推動區域間和世界範圍的共同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用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在2017年的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再次明確表示,中國對外開放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將同各國一道,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將實行高水準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

  “‘一帶一路’建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都是開放的,我們歡迎沿線國家和亞洲國家積極參與,也張開臂膀歡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舉。”“中國聲音”,言出行隨。

  關鍵詞3:和平安全 

  “和平是人民的永恒期望。和平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沒有和平,發展就無從談起。”

  當今世界,安全的內涵和外延更加豐富,時空領域更加寬廣,各種因素更加錯綜複雜。亞洲如此,世界亦是如此,各國人民命運與共、唇齒相依。

  三次主旨演講,每次都提到和平安全:

  “實現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的和平發展。”

  “國際社會應該倡導綜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使我們的地球村成為共謀發展的大舞臺,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競技場,更不能為一己之私把一個地區乃至世界搞亂。”

  “我們要摒棄冷戰思維,創新安全理念,努力走出一條共建、共用、共贏的亞洲安全之路。”

  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習近平對推動區域及世界和平發展不斷提出中國倡議、貢獻中國智慧。

  關鍵詞4:命運共同體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世界好,亞洲才能好;亞洲好,世界才能好。”

  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和地區形勢,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發出鏗鏘之聲:“我們要把握世界大勢,跟上時代潮流,共同營造對亞洲、對世界都更為有利的地區秩序,通過邁向亞洲命運共同體,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5年的亞洲博鰲論壇年會上,習近平以“邁向命運共同體 開創亞洲新未來”為題發表主旨演講,並對如何推進命運共同體建設提出“四個堅持”:

  ——邁向命運共同體,必須堅持各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邁向命運共同體,必須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邁向命運共同體,必須堅持實現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

  ——邁向命運共同體,必須堅持不同文明相容並蓄、交流互鑒。

  從國與國的命運共同體,到區域內命運共同體,再到人類命運共同體,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在各種國際場合反覆強調這一重要理念,一次次深入闡述中國主張,給灰暗的世界帶來一道炫目的強光,為焦慮的世界指出一條光明的道路。

  這一超越民族國家和意識形態的“全球觀”,表達了中國追求和平發展的願望,體現了中國與各國合作共贏的理念,提交出一份思考人類未來的“中國方略”。

  “人類和平與發展的事業是崇高的事業,也是充滿挑戰的事業。前進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期望的成果不會唾手可得。”

  正如習近平所號召:“只要我們大家認準目標、鍥而不捨,就一定能攜手邁向命運共同體、開創亞洲新未來!”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