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美國拉攏各盟友對華施壓 歐盟會跟隨華盛頓“惡霸”嗎?

2018-03-30 11:29: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駐外特約記者 李珍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 甄翔 王偉】連日來美國在中國面前摩拳擦掌,做足了大打貿易戰的架勢,國際輿論風聲鶴唳。美國何時打響第一槍?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當地時間28日給出了最新説法:加徵關稅産品清單出爐後公示天數從30天延長到60天。這意味著6月份前不會加徵關稅。

  顯然,面對中國的實力和堅決回擊姿態,美國不得不有所顧慮。一直與德國總理默克爾不對付的特朗普還專門給前者打電話,鼓動“合力反擊中國”。據美國“政治”網站28日報道,特朗普週二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龍通電話商討了中國貿易問題。白宮就通話內容發佈的資訊顯示,特朗普和默克爾討論了“合力反擊中國不公平經濟實踐和非法獲得智慧財産權”的問題,目的是推動兩國“重新確立合作關係”。在與馬克龍的通話中,雙方討論了“美國和歐盟之間的貿易實踐以及應對中國不公平貿易實踐的後續步驟”。

  除了拉攏,歐洲也面臨美國的勒索壓力。“歐洲的‘緩刑期限’正在慢慢流逝”,“德國之聲”稱,美國暫時把歐盟以及其他幾個重要貿易夥伴從頗具爭議的鋼鋁産品關稅徵收對象國名單中排除。而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攻勢則向著中國全力開火。歐盟所享受的免征懲罰性關稅期限暫時推遲至今年5月1日。

  “由於各方利益差異,特朗普或許無法與美國盟友形成統一戰線。”香港《南華早報》稱,歐洲官員表示,美國加徵關稅並不能解決産能過剩和市場傾銷問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問題專家崔洪建指出,歐盟避免美國鋼鋁關稅的努力“令人失望”,與歐盟對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的承諾相抵觸。“歐盟似乎想避免受傷,把美國制裁引向中國,但犧牲中國並不能挽救歐洲。面對特朗普的單邊主義,綏靖只會讓各國一個個地成為靶子。”德國《經濟週刊》也稱,儘管歐盟與中國也存在爭端,但這並不意味著應該盲目地跟隨華盛頓的“惡霸”與中國進行貿易對抗。

  美國政府的得寸進尺在韓國身上體現得再明顯不過。日前,韓國在汽車進出口等方面讓步,與美國達成協定,換取美國鋼鐵徵稅豁免。但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卻突然指出,美韓自貿協定(FTA)重新談判包含匯率問題,雙方就禁止競爭性貨幣貶值和操縱匯率達成協定。韓國企劃財政部高官29日表示,韓美FTA談判和匯率協議是兩碼事,韓方已就此表示抗議。《韓國經濟》稱,美國對韓貿易施壓已經到了侵犯韓國主權的地步。韓國國內有憂慮的聲音認為,不排除未來出現第二次“廣場協議”的可能。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