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東鍋”孔建偉:“匠心”焊出“中國製造”的脊梁

2018-03-28 15:56: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記者 何川)川東南丘陵,一抹陽光落在山間。綠樹掩映處,有一大片廠房。當廠區小火車頭緩緩從廠房間駛過時,昔日的輝煌依稀可見。這就是坐落于四川自貢的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鍋爐鍋爐有限公司。

  3月27日,年過70旬的戴志立、鄭向東夫妻向“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採訪團講述了一個“小鬼”的故事。二位老人口中的“小鬼”叫孔建偉,今年已經50多歲了,在一線做了36年電焊工。

  戴志立説:“孔建偉是1982年來我們焊接室的,中專剛畢業,20齣頭,還是個小鬼頭。焊工是一個非常苦的活,孔建偉能吃苦,還很好學,很快就上手了。1987年,我帶他去上海參加全國技能比賽,他進了前三,我們比他還開心。”

  戴志立的夫人鄭向東回憶這段經歷時,説了一句話:“這個小鬼勤奮得讓人心疼。”

  “當時的工作環境還很艱苦,焊工更苦。大家很多時候頂著太陽在室外幹活,兩三根焊條下來全身都濕透了。每次路過他旁邊,他的焊件都是堆得最多的,汗水把衣服全都濕透了也不休息。”鄭向東説,孔建偉不僅勤奮還好學,實踐中摸索出的經驗,他整理記錄下來在工友們中間傳看,工人們拿到他的小本子就像搶到了寶一樣。

  轉眼36年,孔建偉以精湛的技藝成為一名優秀焊工,獲得無數榮譽: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技術能手、機械工業技能大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孔建偉的老家是山東曲阜。作為孔子家族後裔,他更懂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在他的身邊慢慢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優秀焊工。

  2002年,孔建偉和他的同事接到了一個神秘而艱巨的任務。孔建偉告訴記者:“當時這個任務是機密,現在可以告訴你們了。西南某廠接到了國家某型核潛艇部件焊接任務,多次焊接實驗失敗後,最後找到我們。當時,我們壓力都很大。我國軍方給了我們8個實驗焊件,我們焊五個失敗了三個,這絕對不行啊。”

  臨危受命,困難重重。孔建偉跟同事説:“我們沒有退路。辦法總比困難多,如果努力不行,那就再努力一次!”

  在一間10多平方米的密閉房間內,每天工作超過20小時。經過近一個月的持續攻堅,焊接成功,合格率達到100%。隨後,孔建偉把他們團隊的經驗整理成一套成熟可行的焊接工藝,交給向他們求助的兄弟廠家,完成了剩餘的焊件任務,核潛艇如期服役。

  “我們把技術留下來就走了,這個做法叫做‘交鑰匙’。6年以後,那家廠當年的科長已經成為總工程師。他在外省的街頭一眼認出我來,把我拉過去跟下屬講這件事。當時我很感動,覺得值了。”

  當年的“小鬼”,就這樣成為了全國知名的大師。

  孔建偉善於鑽研,樂於傳道,將一身本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焊工。36年來,孔建偉為國家培訓出合格焊工上千人次。在全國各級焊工技能賽事中,由他培養、指導的技術尖子,均已成為企業的技術骨幹力量、高級技師和模範人物,在基層一線持續為國家做貢獻。

  孔建偉説:“有職業技術學校出錢請我去代課教書,我不去。我是‘東鍋’培養出來的人,我有大師工作室,這裡就是我的家。我這一身本領都是國家給的,拿來私下掙錢不合適。我沒有什麼豪言壯語,只有這個簡單的想法。”

  什麼樣的人才稱得上“大國工匠”?孔建偉認為:“要稱得上‘大國工匠’,我覺得不僅技術好,還要人品好:敢擔當,不藏私,能靜下心來為這個新時代做點事情。”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