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三代“焊”將築基 他們讓中國建築走向世界

2018-03-28 10:41:0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光明網訊(記者劉超)在阿布扎比舉行的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上,中國代表隊獲得了15金7銀8銅的好成績,“砌墻砌出世界冠軍”成為熱門話題的同時,更多技術工人、産業工人也開始為人們所關注。

  “我們做的事不大,但是也得經常琢磨,不能天天閉著眼幹。”就靠著這股鑽勁兒,中建鋼構的梁飛逐漸從一名普通焊工成長成為全國優秀焊工、全國技術能手和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獲得者,目前,他也是新成立的梁飛工作室的帶頭人。

  “師傅一腳踹出的職業態度” 

  2006年10月,中建鋼構承建香港九龍聯合廣場,但在厚板焊接H100X100上屢次出現返工問題,梁飛帶頭攻克厚板返工工藝,短時間內攻克難題,力保供工期按時完成;2009年8月,梁飛帶頭開展140mm厚板埋弧焊對接工藝,破壞性檢驗一次成功。

  “我們每天要焊三、四十公斤的焊條,20多年下來不知道多少噸了都。”這些只是梁飛24年工作歷程中的幾個小片段,事實上,他的成長歷程正是我國電焊技術發展史的一個縮影。

 

  “1985年,中建三局10名焊工東渡日本,學習氣體保護焊,然後回國後,通過這些人在國外學習的技術,我們建起了有‘中國第一鋼廈’之稱的深圳發展中心大廈,十年後,我們又建成了當時亞洲第一高樓——深圳地王商業大廈。”中建鋼構四川廠副廠長孔繁榮指著一張照片上的十個人告訴記者,其中一位就是梁飛的師傅楊明洲。

  梁飛告訴記者,他的師傅當時去日本學習的技術早在上世紀50年代國外就有了,談不上什麼先進,甚至是有點落伍的焊接技術,但即便是這樣,對於當時現代化技術基礎基本為零的國內焊接行業來説也是了不得的突破。

  “除了學技術,我從我的師傅那裏學到最多的還是一種態度。”梁飛將這種態度總結為專業、敬業和職業。

  專業指的是技能的熟練度和掌握技能的數量,敬業則是梁飛一直強調的工作態度問題,凡事要用心,又那麼股子鑽勁兒在裏面,才能不斷自我提高,而職業是最複雜的,不僅包含工作技能、工作態度還包括工作規範等。

  “幹我們這行,技術好大家會給你點個讚,但是在這基礎上不出事故,包括品質事故或者安全事故才能説是真正幹的好。”梁飛這樣解釋,他對於規範的認知就處於早年跟師傅楊明洲學習時候的經歷。

  “我剛進廠師傅就給了我一個‘下馬威’。”梁飛記憶猶新,入廠他們看到的不是如何焊接,而是焊槍是如何燒壞的,一旦工作中焊槍堵住導致回火,焊槍燒壞不説,還可能會對人身造成危害。

  “那時候我有時候喜歡偷懶,有時候拿個凳子坐著焊,雖然舒服但是日子久了對腰背不好,焊接準確度也會降低。”對於這種偷懶行徑,梁飛的師傅上去就是一腳,也就是這一一腳,讓梁飛明白了規範的意義。

  “好處就是,我這工作了20多年了,一般焊工都有點眼疾、腰背疼這些職業病,我一點事都沒有,就是早年打的底子好。”梁飛樂呵呵的告訴記者。

  幾十年下來,我國的焊接工藝薪火相傳,一脈相承,隨著焊接工藝不斷的變化,焊接技術從氧乙炔火焊、手工電弧焊、氬弧焊、CO2氣體保護焊(半自動)和埋弧焊(全自動)的轉變,而隨著焊接工藝水準提升不斷變化的還是有中國建築在國內與國際上的品牌形象。

  “香港九龍聯合廣場、上海環球還有那個西部國際博覽城這些項目都有我們的參與。”對於自己曾經造過的建築,梁飛如數家珍,滿是自豪感。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三代“焊”將築基 他們讓中國建築走向世界 

  梁飛指導工作室成員 

  “一個成功人的背後總有一個成功團隊” 

  這種自豪感不僅梁飛有,而且存在於他所在的整個團隊。

  龍成剛作為“90”後,是梁飛創新工作室中最年輕的一員。相比其他老工人,每當參與一個新的工程,他總是覺得自己做了特別了不得的事,“以後我老了也跟人説整個什麼什麼樓是我當年焊的。”

  梁飛也感慨,早些年很多人覺得這一行又累又苦,還沒太有“出息”,一般人特別是年輕人不願意來當焊工,一度讓他們因為後繼無人而擔憂,但是現在好了,不少年輕人願意一頭扎進這行來,用他的話説是有那麼股子鑽勁兒。

  就是這樣一幫年輕人還有一些有經驗的老工人組成了梁飛的團隊。這幾年,梁飛帶領團隊相繼攻克重慶T3航廈80mmQ420B-Z35鋼板與35mmQ345B圓管穿越接頭焊接層狀撕裂等難題、研究出西安邁科商業中心項目多角度多牛腿匯交箱型柱構件製作中的交匯節點最佳焊接順序。

  在梁飛的團隊裏並沒有什麼師徒名分,更多的是一種相互競爭相互促進的關係。

  “別看他們一個個叫我師傅叫我梁工,可有人心裏不服著呢。”梁飛笑著指著工作室的成員説。他指的主要是前幾年工作室成員馬玉航對他的“挑戰”。

  當時,中建鋼構要在廠內選拔一名焊工參加眉山市的一項技能大賽,往年航無疑問是梁飛參賽,但這次情況有了不同。馬玉航儘管佩服梁飛的技術,但是也覺得梁飛畢竟年紀大了,自己身強力壯,不論是眼力還是手勁,都很佔優勢,就決定一舉“搶下”這次的比賽名額。

  比賽的結果讓人大跌眼鏡,這不是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在焊接的時間品質上兩人竟然還存在不小的差距,孔繁榮作為副廠長見證了這次比拼,一連説了好幾個“沒想到”。

  “就一個字,‘服’。”馬玉航無奈的攤了攤手。

  事實上,“服”的不僅是一線工人,工程師團隊也對於梁飛以及他所在的團隊相當認可。

  “一般我們説,都是理論指導實踐,我們研究出辦法,工人們再去做,但在實際操作中會出現很多問題,這些是理論無法控制的。”作為中建鋼構的一名焊接工程師,張海清介紹,工人在具體執行會出現一些問題,畢竟人不是機器,無法達到理論上的完美也可以理解,這就要求有梁飛這樣的工人去帶頭,攻堅克難。

  “有時候執行過程中出現什麼問題了,我們就把梁飛叫來看看,他和他的團隊搗鼓搗鼓就弄好了,我們也看不懂,但就是有用。”張海清所在的工程師團隊與梁飛的創新團隊時常在一起交流,對梁飛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讚譽有加,“和理論不一樣,很多實際操作中的東西是無法書面化的,只能口口相傳,梁飛他不是一個人敝帚自珍,而是帶出了一個有能力攻堅克難的團隊,讓這些經驗能為更多人提供幫助。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三代“焊”將築基 他們讓中國建築走向世界 

  車間工人在工作 

  從梁飛的師傅——最早一批東渡日本學習的焊接工人,到現在梁飛創新工作室的成立,這種焊接技藝的“傳幫帶”在不斷拓展著,隨之拓展的還有中間建築邁向國際的步伐。

  “能參與到這麼多重要的地標項目,我覺得挺自豪的。”龍城剛告訴記者, “當然,我更自豪的是,我是咱們創新工作室的一員。”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