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何解?人大代表建言獻策

2018-03-09 15:43:00
來源:中新網
字號

  (兩會綜述)“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何解?人大代表建言獻策

  中新網北京3月9日電 (記者 劉佔昆 周燕玲 鐘旖)在今年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問題”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引發熱議。連日來,多位來自教育界的全國人大代表為破解“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這一教育難題積極建言獻策。

  改變家長教育觀念

  近年來,針對中小學生的各類校外培訓班市場火爆,提高班、尖子班、精英班、培優班、強化班層出不窮。據中國教育學會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中小學課外輔導行業市場規模超過8000億元人民幣,參加學生規模超過1.37億人次。

  對於如何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問題,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六盤水市實驗小學教師吳明蘭直言,“首先學生家長應該減負”。她認為,家長把太多期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害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拼命讓孩子參加各種課外培訓機構。

  “這裡面有家長的從眾心理和攀比心理”,全國人大代表、江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張國新認為,家長要改變“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觀念,“家長應該明白自己的孩子適合做什麼,明白在中小學階段健康發展最關鍵。”

  規範課外培訓機構

  理想狀態下的課外培訓,應當是部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更多地著眼于真正的興趣培養。但在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看來,“當前,前所未有的課外培訓給孩子們和家長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和普遍焦慮,大有綁架學校基礎教育的趨勢。”。

  培訓機構進行基礎教育沒問題,但眼下的課外培訓市場繁榮,已逾越了健康發展的範疇。劉希婭建言,“各相關部門應下決心規範補課培訓機構,解決監管不足、教學內容督導不夠、培訓學校與中學升學掛鉤等關鍵問題。”

  對此,張國新也表示,要規範以“應試”為導向的課外培訓機構,治理部分學科超綱教、超前學等培訓行為,“這不僅違背教育規律和青少年成長髮展規律,也擾亂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加強家庭學校合作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教育廳廳長葉仁蓀表示,課業負擔重是中國教育領域一直存在的問題,這不僅影響學生身心健康,也讓家長叫苦不迭。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加強家庭和學校之間的合作,讓孩子的基本學業在學校、在家裏完成,而不要把精力放在外面的培訓機構。

  葉仁蓀説,學校和家庭要攜手合作,共同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而課外的培訓機構只是對孩子素質教育的一種有益補充,而不是應試的工具。

  吳明蘭亦建議,要特別注重家庭教育,父母應該從小給自己的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從好學、樂學的角度去培養孩子,讓他們掌握學習方法,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