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表述:快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裏有這些“首次提出”

2018-03-06 09:39: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表述:快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裏有這些“首次提出”

  新華網北京3月5日電(何凡 閆雨昕 葉曉芳)5日上午9時,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這些今年首次出現的新表述,是經濟工作須留意的。

  新表述一:高品質發展

  報告:“按照高品質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

  “上述主要預期目標,考慮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符合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實際”;

  “國有企業要通過改革創新,走在高品質發展前列”;

  “進一步拓展開放範圍和層次,完善開放結構佈局和體制機制,以高水準開放推動高品質發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指出,高品質發展根本在於經濟的活力、創新力和競爭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根本途徑。他認為,當前轉向高品質發展具備很多有利的基礎性條件,比如過去五年最終消費的上升、服務業佔比的提高大大增強了經濟運作的穩定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的不斷增大提供了強大的市場驅動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強化了市場功能,科技創新和技術擴散為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全球價值鏈的變化為高品質發展提供機遇。

  “在今年這個時間點上,經濟有個非常重要的變化,就是發展階段正在從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中國經濟研究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接受新華訪談時表示,“如何使經濟向高品質發展轉換,這是2018年要下大力氣開展的重要工作,包括各方面的考核標準、激勵標準、衡量標準等等體系的建立。”

  新表述二:現代化經濟體系

  報告:“要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要尊重經濟規律,遠近結合,確保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實現經濟平穩增長和品質效益提高互促共進。”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瑞龍表示,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要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係,原則是要發揮市場經濟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

  “要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要超越過去四十年的一些結構改革調整的思路,即不應當就市場談市場,就經濟談經濟。”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説,市場經濟體系的建設不在於簡單的培育市場主體本身。這些年政府的信用膨脹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此對政府的權力約束和再定位變得非常關鍵。

  新表述三:三大攻堅戰(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

  報告:“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要分別提出工作思路和具體舉措,排出時間表、路線圖、優先序,確保風險隱患得到有效控制,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完成,確保生態環境品質總體改善”;

  “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財政支出的公共性、普惠性,加大對三大攻堅戰的支援,更多向創新驅動、“三農”、民生等領域傾斜”;

  “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要圍繞完成年度攻堅任務,明確各方責任,強化政策保障,把各項工作做實做好。”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指出,2018年我國面臨三大攻堅戰中,風險防控是第一位的。當前我國大量的金融資産以流動性很強的存款與現金的形式存在,未來的十年、二十年,資金跨境的流動都需加強管理。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表示,防範金融風險第一步要在實體經濟方面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清理“僵屍企業”、去過剩産能。

  新表述四:“三大變革”(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報告:“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推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王一鳴指出,十九大報告強調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也就是説要攻克三個關口:轉方式、優結構、增動力。“我們的要素大規模、高強度投入的條件正發生明顯的變化。未來怎樣提高要素的生産率,是我們攻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口的重要條件。”

  新表述五:鄉村振興戰略

  報告:“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科學制定規劃,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依靠改革創新壯大鄉村發展新動能”;

  “我們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俊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新旗幟和總抓手。

  他表示,鄉村振興是以農村經濟發展為基礎,包括農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態等在內的鄉村發展水準的整體性提升。要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統籌謀劃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注重協同性、關聯性、整體性,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