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人民日報評政府工作報告:自信的中國更有底氣

2018-03-06 09:31:00
來源:中新社
字號

  自信的中國更有底氣(評論員觀察)

  李 斌

  “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取消流量‘漫遊’費,移動網路流量資費年內至少降低30%”“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為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紅利,體現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更彰顯著新時代中國發展的自信和底氣。

  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更多數字,支撐著這樣一份自信和底氣。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7.1%,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高鐵網路、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用經濟等引領世界潮流,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已經形成……5年時間,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迎刃而解,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付諸實踐,凱歌行進的中國猶如穿梭于大地的“復興號”高鐵,奔行不息駛出現代化的加速度。

  舟循川則遊速,人順路則不迷。人們對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來自新思想、新理念、新目標的有力指引。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兩句話令人印象深刻,“經濟發展呈現出增長與品質、結構、效益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這是5年來一系列重大政策效應累積,各方面不懈努力、久久為功的結果”。回望過去5年,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展現出獨具中國特色的“發展倫理”,新發展理念引領我國發展全局深刻變革,“一帶一路”建設讓中國發展紅利惠及世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托舉超大文明國家崛起……總之,科學的問題研判、從容的形勢駕馭、有力的思想指引,推動中國發展行穩致遠。“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兩會會場內外人們反覆強調的這句話,正代表著中國人民對新時代新征程的最大共識。

  信心,也來自乘勢而上的改革形勢。中國的發展成就從來都是在攻堅克難中取得的,而改革無疑是啟動一切變化和成就的金鑰匙。就在幾年前,“鋼鐵賣出白菜價”曾讓代表委員焦心,“會呼吸的痛”讓霧霾成為舉國關注的頭疼事,“炒房勝過開工廠”曾讓不少企業迷惘……現如今,新動能深刻重塑經濟增長格局,綠色發展深刻改變生産生活方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發展著力點引向實體經濟。無論觀大勢、謀全局、幹實事,還是挽狂瀾、解難題、開新局,改革都是秉軸持鈞的關鍵所在。自信的時代氣質裏,有邁進新時代的豪情滿懷,有踏上新征程的壯志澎湃,更有擔起改革新使命的勇往直前、奮發作為。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中國號”巨輪駛入波瀾壯闊的水域,站在“四十而不惑”的節點上如何繼往開來,是舉世關注的課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軌跡清晰可見:5年前聚焦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今年更將系統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提上日程;5年前著眼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今年以更大氣力推動高品質發展、建設現代經濟體系成為重頭戲。“以全面深化改革的實際行動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及的這句話,宣示改革只會深化不會停頓,從更高起點謀劃和推進改革,自信的中國將再次迎來改革開放的春天。

  “從駐地到會場,從人的表情到人的行走和表達,都透著新氣息,有自信、有自覺,處處瀰漫著一種與時俱進的氣韻”。一位跑會記者的感慨,何嘗不是大多數人的心聲?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實幹是對信心的有力托舉。取人心所向之勢,謀改革發展之實,我們一定可以走好這復興之路的“關鍵一程”,一如革命前輩所矚望的,“願相會于中華騰飛世界時”。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