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專訪楊利偉:港澳臺同胞也有機會到大陸進行航太飛行訓練

2018-03-05 11:41:00
來源:海峽之聲網
字號

  中國空間站的進展如何?誰能入選第三批航太員飛向太空?臺灣同胞有機會到大陸進行航太員訓練嗎?日前,在全國兩會上,政協委員、中國首位航太員楊利偉就相關問題接受了海峽之聲記者的專訪,他呼籲並邀請年輕人能夠參加到航太員隊伍和航太事業中來。

  “中國載人航太全面進入了空間站新時代” 

  “空間實驗室任務圓滿結束,我們的工程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階段,這也標誌中國載人航太全面進入了空間站新時代。”在3月3日下午的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委員通道”上,楊利偉委員如是表示。

  早在2014年,楊利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中國空間站建造完成的時間是在2022年前後。如今四年過去了,中國空間站的進展情況如何?楊利偉在接受專訪時表示:“2022年前後空間站建成的計劃沒有改變。”

  他進一步透露:“經過25年中國航太人的艱苦努力,中國突破也掌握航太的天地往返、航太員出倉以及交互對接三大基本技術,具備了建造空間站的能力,今年雖沒有發射任務,但是整個科研任務和空間站建設很關鍵。”

  據了解,目前空間站的建造期正在地面研製階段,空間站的核心艙今年已經從初樣轉入正樣的研製生産,其他的艙段也在初樣階段,包括下一步運載的火箭也在試樣階段進行研製和生産。楊利偉表示:“2022年左右建成的國際空間站,將會支援運作不少於10年的運營期,屆時將會在上面進行大量的科學實驗,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作出新貢獻。”

  “科學家、工程師、程式員等都可能成為航太員” 

  “站著睡覺”、“太空自拍”、“空中飲食”……這些航太員的太空日常成為普通民眾嚮往的體驗。2017年,中國宣佈第三批航太員將面向社會公開招募的消息一齣,就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究竟誰能走入太空?榮幸的成為“天之驕子”、做一回“太空飛人”?

  “身體要健康、心理素質要過硬,當然你還需要良好的知識背景”!對於航太員的社會招募,楊利偉開出了這樣的條件。作為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知道訓練的艱辛。楊利偉説,“將來會把相關的標準對選拔的部門公開,希望更多的人能去關注,同時積極報名參加航太員隊伍。”

  楊利偉還透露,今後飛行發射任務將增多,實驗任務也將增加,需要的航太員種類、數量、類型自然也將增加。“前兩次選拔主要是以駕駛員為主體,今後不單單有駕駛員,還有工程師、載荷專家,需要科學家、程式員等等。”

  此外,第三批航太員招收的範圍也發生了變化,他表示:“以前航太員來自空軍飛行員,還次面向社會領域的相關領域,比如説工業部門、科研院所和相關大學等。”

  “港澳臺同胞也有機會到大陸進行航太員飛行訓練” 

  近年來,大陸在航太事業上不斷取得進步,讓不少港澳臺同胞深感“與有榮焉”!港澳臺同胞以後是否有機會到大陸來進行航太員飛行訓練呢?如何展開航太合作,這也讓人非常期待。

  “我們也在進行這方面的準備工作。”對於港澳臺地區同胞,楊利偉表示未來也有這樣的可能:“對於港澳臺地區,以及其他的國家、地區和機構等,可以本著和平互利的原則進行廣泛的合作,將來也可有來自港澳臺的航太員進行訓練和飛行。”

  楊利偉透露,國際上也有國家和機構申請到中國進行航太員訓練和飛行。除此外,在太空實驗合作方面偉業也大有可為。“國際合作是一種大的趨勢”, 楊利偉對此如是表示。在之前的太空任務中,港澳臺參與祖國載人航太事業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如早在2003年,臺灣農作物種子就搭乘大陸“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遨遊太空,拉開了兩岸空間技術合作的一個序幕;2016年,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升空並與天宮二號對接後,航太員進行了由香港中學生設計的科學實驗,“太空養蠶”便是其中之一。臺灣航空航太學會理事蕭飛寶就曾指出,從兩岸太空技術合作的角度看,可以相輔相成。

  楊利偉還希望並邀請更多有志於航太、勇於拼搏的青年朋友,“能夠參加到航太員隊伍和航太事業中來,把我國建設成航太強國。”(記者王倩 鞠先鶴 任婧)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