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兩會時間百姓心聲]奮進新時代 觸摸獲得感

2018-03-05 10:42: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兩會時間百姓心聲】 

  奮進新時代 觸摸獲得感 

    春天裏,全國兩會開幕,獲得感滿滿的人們奮進在新時代。圖為一列貴廣高鐵動車從貴州省榕江縣盛開的油菜花旁駛過。新華社發 

  奮進新時代 觸摸獲得感 

  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白雲鄉中心校紅瑤女童班的孩子們開懷大笑。新華社發 

   編者按: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2018年全國兩會,把黨的方略鋪展為改革發展實踐,把黨的目標熔鑄于億萬人民的共同奮鬥。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密集出臺一系列惠民舉措,讓人民群眾擁有滿滿的獲得感。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3%,超過GDP6.9%的增速;20個地區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平均調增幅度為11%;全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351萬人……剛剛過去的2017年,民生實惠看得見、摸得著。 

  燕趙大地:居家出行 感受生活“快樂福” 

  3月,隨著全國兩會的召開,記者在近日的採訪中發現,越來越多身邊人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地鐵乾淨舒適,也不用擔心堵車,我再也不用在候車室浪費時間了。”3月3日下午,河北石家莊地鐵3號線車廂裏,從北京出差返回的高永強的臉上一直挂著笑容。

  “我家住在東二環外,以前去火車站,打車要一個多小時,碰上堵車就更慢了。”在中建八局河北分公司工作的高永強經常出差,火車站是他每週固定的去處。

  2017年6月,石家莊地鐵開通,高永強從家到火車站坐地鐵只需要半小時。

  除了地鐵,高鐵的飛速發展也讓高永強很開心,“我2010年到石家莊工作,那時去北京坐普速火車要三四個小時,去天津要五六個小時,去附近的保定、邯鄲也要兩個小時”。2012年年底,京廣高鐵開通,高永強去北京的時間縮短至1個小時,到保定、邯鄲只要半個小時。“如今地鐵通了,高鐵車次也多,早上從家出發去邯鄲辦事,中午還能趕回家吃午飯,便捷的交通讓我的生活更幸福。”

  在河北任縣邢家灣鎮邊莊村村民白利軍心中,獲得感則是糧食産量實實在在的增長。“一年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好似一場場‘及時雨’,溝渠暢通、排灌自如,水電配套、交通方便,讓我們農民嘗到了種地的甜頭。”如今年年豐收,白利軍對未來充滿希望,“兩會召開,優惠政策會越來越多,成為新時代的‘新型農民’,我特別自豪。”

  “我這多年的心臟病不再是‘心病’了。”對於醫聯體帶來的獲得感,河北省邢臺市橋西區西由留村68歲的范景香説起來臉上滿是笑容。“過去看病要去市三院,起大早坐公車,跟打仗一樣。”范景香説,醫聯體建立以來,邢臺市三院給村裏的老人開闢了看病綠色通道,可以先看病後交費,主治醫師也定期到社區給居民看病。邢臺市三院帶動了西由留村社區衛生室的發展,社區給老人制定養護計劃,還建立了健康檔案,定期回訪,每年還有一次免費體檢。“我和老伴兒今年都68歲了,我們要打起精神,結實地活著。”范景香説。

  (光明日報見習記者 陳元秋 光明日報記者 耿建擴) 

  浦江兩岸:圓夢行動 實現百姓“願思盼” 

  春回大地,承載著人民夢想的全國兩會啟幕。

  在上海市奉賢區,自2016年啟動的公益行動“圓夢行動”實現了一個個普通人的夢想。在奉賢區柘林鎮,9歲女孩劉欣雨的心願3個月就實現了:“我的小夢想就是辦一個小小的畫展。”

  劉欣雨有先天性高度近視,還有其他病痛,無法正常去學校上學。但她喜歡畫畫,畫家鄉的美景,畫家鄉人的生活,畫想像中的美好事物。畫是小欣雨的世界,她希望向人們展示自己的世界,展示她心中的家鄉、鄉鄰和美景。這個夢在“圓夢行動”中成真了。在鎮政府和區文化館的幫助下,小欣雨的畫展在2017年“六一”兒童節前辦了起來,在百聯南橋購物中心,一展就是4個月。

  在奉賢區黨委主導下,各界共同參與“圓夢行動”,解決困難群眾“急難愁”,實現普通百姓“願思盼”。在“圓夢行動”中,失禁老人有了免費紙尿褲,貧困學子有了新電腦,行動不便者有了志願者陪護旅遊。在“圓夢行動”中,南橋鎮陽光三居建了小書屋;八旬抗美援朝老兵廖其林圓了瞻仰昔日戰友邱少雲銅像的夢想;85後小夥兒孫鵬經過農業專家指導,圓了返鄉種植草莓的創業夢。

  如今,“圓夢行動”在奉賢區成為一項常態化行動,結合春節、“六一”“七一”、重陽等節日開展專題圓夢行動;依託“夢想基金”“圓夢資源庫”以及“圓夢行動在賢城”愛心互助平臺,精確收集發佈市民合理可行的夢想,然後由區域內的各級黨組織、黨員幹部和社會單位、機構和企業的愛心人士,根據各自的能力和資源“認領”,大家齊心協力把老百姓的美好願望一一實現。不管是幫助別人的,還是得到別人幫助的,他們都説“感到幸福”。

  2018年2月8日,新一輪“圓夢行動”啟動,小欣雨又舉辦了愛心義賣畫展,把義賣所得捐給“夢想基金”。“希望把我感受到的溫暖傳遞給更多的小夥伴,讓更多的孩子盡情地讀書、畫畫,感受生活的美好。”小欣雨甜甜地笑著。

  (光明日報記者 曹繼軍) 

    創新發展東北三省展新貌 

  “創新發展是全國兩會上我格外關注的話題。”窗外白雪飄飄,室內溫暖如春,放下手中正在整理的材料,吉林大學商學院副院長辛本祿教授對記者説。作為吉林大學商學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美國杜克大學訪問學者,辛本祿多年從事企業戰略管理、服務管理、企業理論等方面研究。他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創新發展每次都是兩會的熱議話題,原因就在於創新發展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近幾年,全國各地相繼出臺了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意見,其實是開啟了制度創新。”辛本祿説,“制度創新是有前瞻性的‘系統化’創新,有利於避免創新的‘碎片化’和破除創新主體的‘部門化’,能夠防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短期行為和應急行為。”

  辛本祿説,目前創新發展在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東北三省,創新讓昔日工業基地的“老”身軀有了今天的“新”面貌。“以吉林為例,隨著2015年10月‘吉林一號’商用衛星組星升空,未來形成的‘衛星産業集群’與高鐵及軌道産業集群等相互融合,將托起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改變吉林農業大省的形象。”

  對於國家近年來一系列系統性、全方位的創新舉措,辛本祿稱為“新木桶”理論——木桶側面的一個個木板代表不同的産業,如傳統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産業創新舉措就是拉長每個木板;桶底是企業家精神,不管側面的板多長,假如桶底滲漏,木桶的水也不會增加;木板之間的黏合劑和箍桶帶是體制和機制,如果木板之間有縫隙或者箍不牢,不論木桶側板多長、底多結實,水也會滲漏。

  “要把創新堅持到底,就要堅持創新的系統性和全方位。”辛本祿説,“我堅信一個創新型的國家會永葆發展活力。”

  (光明日報記者 鮑盛華 光明日報見習記者 楊心悅) 

    貼心服務 深圳環境更宜商 

  “希望更加關注人工智慧以及機器人産業的發展,政府能夠繼續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援,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作為深圳市神州雲海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的聯合創始人,80後安徽小夥沈劍波對今年的全國兩會充滿期待。

  2015年2月,沈劍波和幾位安徽老鄉來深圳創建了這家機器人企業。最初,公司只有十幾個人,大家吃住和辦公都在一套大房子裏。不到3年,公司已有員工120多人,辦公區和研發、測試基地的面積近5000平方米。該公司研發的服務機器人“艾娃”不僅在2017年“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亮相,還活躍在深圳的圖書館、法院等公共場所,並於2018年春運期間在深圳北站大展身手。該公司研發的清潔機器人則是全球首款全自主智慧作業機器人,可以自行換水充電,具有多項技術專利,即將打入國際市場。

  “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成為每年政府工作報告的關鍵詞。正是受到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我們才放棄原來的工作,來到深圳創辦了這家智慧機器人企業。”沈劍波介紹,他們公司從成立到發展壯大,得到了深圳市和龍崗區各級政府的貼心服務。“市裏和區裏都有完善透明的産業扶持政策,完全不需要,也不可能找關係。在引進人才時,從安家到醫療乃至未來的子女入學都有配套政策,超出了我們的想像。但政府只提供服務,從來不干預我們企業的發展,這樣的營商環境真是沒説的!”

  正是因為較早進行産業結構調整、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深圳近年來保持經濟高位運作。2017年深圳市地區生産總值超過2.24萬億元,同比增長8.8%,繼續成為中國經濟有品質穩定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

  (光明日報記者 嚴聖禾)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