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2018兩會改革新征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

2018-03-05 10:30:00
來源:中國網
字號

  沈夏珠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首先要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信,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信心和決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政體和根本政治制度,因此,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信首先必須堅定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自信。要堅定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自信,就必須深刻理解我國確立這一政體和根本政治制度的必然性。

  這一必然性從一定意義上講,是由“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所決定的。國體和政體一道決定著、支撐著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體系。因此,理解國體與政體之間的邏輯關係,不僅是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而且是理解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體系,進而牢固樹立制度自信的必然要求。

  首先,我國國體與政體在堅持黨的領導上具有統一性。 

  我國的國體具有“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規定性。中國共産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因此,實現工人階級領導,必然要求實現工人階級先鋒隊——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同時,在中國這樣一個農民數量極其龐大的國家,黨的領導必須以工農聯盟為基礎,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黨的領導與工人階級領導的階級性質、階級基礎、階級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人民代表大會制,保證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國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貫徹和有效執行,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式成為國家意志,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黨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由此可見,我國的國體規定了黨的領導,我國的政體實現了黨的領導,二者具有統一性。

  其次,我國國體與政體在人民當家作主上具有統一性。 

  我國的國體具有“人民民主”的規定性。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英雄,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就是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致勝法寶。

  黨的性質、宗旨、初心都決定了必須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人民代表大會制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支援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從各層次各領域保障人民有序政治參與,讓人民享有廣泛、充分、健全的民主,讓人民的意志得以表達、利益得以實現、智慧得以呈現、力量得以凝聚。由此可見,我國的國體規定了人民當家作主,我國的政體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二者具有統一性。

  第三,我國國體與政體在依法治國上具有統一性。 

  一方面,我國的國體具有“人民民主”的規定性,發展人民民主必須堅持依法治國、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另一方面,“人民專政”的規定性也必然要求依法治國。因此,我們必須把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依法行使立法權、監督權、決定權、任免權,全面擔負起憲法法律賦予的各項職責,推動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由此可見,我國的國體規定了依法治國,我國的政體實現了依法治國,二者具有統一性。

  總之,中國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國體決定政體,政體是國體的實現,二者具有統一性,共同決定和支撐著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體系。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之所以能夠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都得益於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政體和根本政治制度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正因為如此,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在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在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是深刻總結近代以後中國政治生活慘痛教訓得出的基本結論,是中國社會100多年激越變革、激蕩發展的歷史結果,是中國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運的必然選擇。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