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代表委員建言如何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牢牢守住風險底線

2018-03-05 10:3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要服務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産、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迴圈,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範和處置,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深化稅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稅體系。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深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姜洋: 

  穿透式監管很必要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姜洋表示,資本市場監管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穿透式監管,穿透式監管制度是我國資本市場向世界貢獻的“中國智慧”,也是防範金融風險的重要舉措之一。

  姜洋委員介紹,所謂穿透式監管,首先意味著賬戶編碼可以看穿。我國市場實施穿透式監管是基於我國的國情市情的做法。由於散戶股東較多、市場制度還在健全中,監管掌握單個客戶的資金和交易運作,可以對其形成威懾,使其不敢隨意操縱市場。保護投資者,就要把市場“看穿”。真正的看穿,要看到每個交易者的行為。穿透式監管要求在交易所層面穿透到證券公司,從而看到證券公司背後的客戶,這種制度能使交易所具備一個強大的監測網路,對有意操縱市場的人起到威懾作用,從而保護投資者利益。

  姜洋委員説,在滬港通、深港通運作的過程中,香港市場也認為穿透式監管有必要。目前,港交所方面跟滬深交易所已達成了協議,預計將在今年推出穿透式監管。

  姜洋委員還表示,穿透式監管的另一個創新——期貨保證金安全存管監控制度,即以中國期貨保證金監控中心為基礎,實行期貨公司、期貨交易所、存管銀行三方數據核對為核心的資訊監控制度,確保客戶保證金的安全。“這是中國資本市場建設者、創業者、改革者共同的智慧,是中國的經驗、中國的智慧。” 姜洋委員説。(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周 琳)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行長王玉玲: 

  健全金融監管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黨委書記、行長王玉玲認為,總體看,我國金融風險可控,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金融領域尚處在風險易發高發期。她指出,當前的金融風險隱患是實體經濟結構性失衡和逆週期調控能力、金融企業治理和金融業對外開放程度不足,以及監管體制機制缺陷的鏡像反映。

  王玉玲代表提出,科學防控金融風險要把握好回歸本源、優化結構、強化監管、市場導向四個原則。當前,尤其要把“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加強監管統籌協調”作為工作抓手,統籌協調中央金融監管部門,完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組織架構和工作機制,強化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和系統性風險防範職責,切實落實部門監管職責;統籌系統性風險防控與重要金融機構監管,對綜合經營的金融控股公司、跨市場跨業態跨區域金融産品,明確監管主體,落實監管責任;統籌監管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統籌金融業綜合統計,全面建立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框架,強化綜合監管;統籌政策力度和節奏,防止疊加共振;統籌協調中央和地方金融管理,中央金融監管部門要進行統一監管指導,對地方金融監管有效監督,糾偏問責;同時監管權力和責任要統籌協調,建立層層負責的業務監督和監管問責制度,重點包括中央金融政策傳導執行、金融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則的制定、金融風險監測與處置、打擊非法金融行為,等等。(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陳果靜)

   

  全國政協委員、南開大學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范小雲: 

  強化信貸政策導向 

  全國政協委員、南開大學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范小雲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依據現行法律,貨幣政策並沒有明確的防範金融風險的職能,具體操作上常以熨平經濟週期波動為重要目標。因此,貨幣政策的週期性變化與系統性風險防範就可能存在不一致性。如果在偏緊的貨幣政策週期裏發生了金融系統性風險,面對流動性喪失和市場信用的枯竭,央行則需權衡。由於系統性風險短期危害更大,基於社會綜合利益的考慮,貨幣政策應該按照系統性風險的防範和救助優先原則,針對金融體系修復、信用體系恢復和流動性恢復開展工作,這與促進經濟增長、維護幣值穩定的法定目標具有內在邏輯一致性。總之,在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過程中,貨幣政策應該相機抉擇。

  范小雲委員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貨幣政策需要更好平衡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去杠桿和防風險之間的關係。圍繞實體經濟全面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和水準,繼續優化流動性的投向和結構,強化信貸政策的導向作用,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在服務實體經濟、支援創業創新和新動能培育上發揮更大作用,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促進融資便利化,降低實體經濟成本。(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周 琳)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副主任張水波: 

  嚴防地方隱性債務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副主任張水波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地方發展經濟主要是採用投資拉動模式,這比較容易出政績,但是資金來源途徑較多。比如,很多地方政府打著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幌子,搞“名股暗債”,最終還可能形成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隱性債務”應是防範的重點。

  目前,地方債務問題已經成為引發金融風險的潛在因素之一。隨著我國進入新時代,社會尤其需要可持續發展。張水波委員表示,嚴控地方債務增量,有助於防止出現金融風險,也有助於推動政府著力推進可持續發展的項目,實現從高速度到高品質的轉變。

  地方政府需要大量支出搞建設、惠民生,錢從哪兒來?張水波委員認為,根據2014年發佈的《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經國務院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可以適度舉借債務,市縣級政府確需舉借債務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代為舉借。明確劃清政府與企業界限,政府債務只能通過政府及其部門舉借,不得通過企事業單位等舉借。張水波委員表示,這意味著地方政府可以在限額內通過正規渠道發行地方債。當然,發行債券有很多要求,這就需要政府提高自己的履責能力,獲得社會民眾的信心,獲得金融機構的認可。(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 瑾)

   

  全國政協委員、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張勁: 

  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 

  全國政協委員、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張勁表示,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強新技術、新業態、新産品為特徵的“三新”經濟與資本市場深度融合,在減少企業對借貸杠桿的依賴性的同時加強監管防範,是降杠桿的一個重要路徑。

  目前,我國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比重達到80%以上,股票、債券、商品期貨等直接融資比重不僅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也低於俄羅斯、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國。與此同時,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的數字化、智慧化、定制化等,讓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的關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緊密。資本市場是“三新”經濟融資的重要渠道。

  “三新”經濟具有高度的資本依賴特性,必須通過完善的資本市場體系幫助企業獲得研發及其他相關資金。張勁委員建議國家進一步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大對“三新”經濟與資本市場深度融合的支援力度,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的能力,從而有效降杠桿。

  前不久,上交所表示,2018年將在繼續從嚴監管並購重組的基礎上,重點支援新技術、新業態、新産品通過並購重組進入上市公司,但仍有不少“三新”市場主體沒掌握政策動向。張勁委員建議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及時提供諮詢指導,確保好政策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同時,應嚴把準入關,確保高品質“三新”市場主體成為上市公司。(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顧 陽)

   

  全國人大代表、立信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朱建弟: 

  防風險也需專業服務 

  “中央提出打好三大攻堅戰,其中明確提出要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全國人大代表、立信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朱建弟告訴經濟日報記者,作為一名註冊會計師,他一直在考慮專業人士如何為防控金融風險提供專業服務、為維護國家的金融安全作出貢獻。

  “要獨立、客觀、公正地做好專業服務,遵循職業道德。”朱建弟代表説,註冊會計師是資本市場的“看門人”,怎麼做好“看門人”?

  首先,要能夠確保經濟數據的真實、準確,及時發現風險所在,要確保企業資訊披露的客觀性,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其次,要促進上市公司規範運作。朱建弟代表介紹,上市公司治理目前存在不少問題。比如,一些上市公司以業務轉型為藉口,以私募基金、保險資金,甚至非法資金渠道取得資金,用於跨界收購、並購與自身主營業務無關的企業。此時,註冊會計師等專業人士可以向管理層提出相關管理建議。

  再次,註冊會計師是金融服務商,應提供防範風險的優質服務方案。“通俗點説,金融風險就是杠桿率不斷爬升、債務加重、銀行不良資産不斷增加,等等。作為專業人士,首先應該提供降低杠桿、化解債務風險的方案,其次是參與不良資産處置、提供化解風險的服務方案。”朱建弟代表説。

  朱建弟代表還建議,註冊會計師作為專業人員,要在發現和化解金融風險的過程中做出應有貢獻。(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佘惠敏)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