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多謀民生利 多解民生憂

2018-03-05 10:26: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嘉賓: 

  鄭功成代表(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

  李洪亮代表(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新合鎮涌塘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鐘茂初委員(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主持人: 

  光明日報記者 李慧 劉坤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深入開展脫貧攻堅,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用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過去5年,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了哪些進展,還存在哪些問題亟待破解?如何描畫未來美好的民生圖景?本版特邀三位代表委員圓桌對話,就如何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言獻策。 

  多謀民生利 多解民生憂 

  走進民生發展新時代 

  主持人:過去5年,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了哪些實實在在的成效、最大的亮點是什麼? 

  鄭功成代表:過去5年是我國民生改善幅度最大的時期之一。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加上社會救助制度的完善,民生保障的底線被有力地兜住了。社會保險覆蓋面持續擴大,全民醫保的目標基本實現,社會保障制度正在成為全民共用國家發展成果的重要保障。此外,居民收入增長速度超過GDP增長速度、教育事業特別是中西部和農村教育明顯加強、養老服務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所有這些均表明民生保障網在進一步織密織牢,城鄉居民普遍受惠、收入增速明顯加快、後顧之憂明顯減輕、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民生發展進入新境界。

  李洪亮代表:改善民生的亮點體現在脫貧攻堅的成就裏,也體現在教育、醫療、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這幾年,我們村的小學完成了改造升級,學生可以通過電子黑板學習,學校還建起了實驗室、音樂教室,教學環境有了很大改善。城鄉醫療保險一體化實現了異地直接報銷,給老百姓就醫提供了很大便利。5年來,我們村的公路路網更加完善了,全村路燈亮了、溝渠水系修復了、衛生室改造了、文化活動中心也升級了。

  鐘茂初委員:5年來,我國每人平均收入和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較大,中等收入群體不斷擴大,尤其是隨著精準扶貧工作成效顯現,貧困人口大幅減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等方面投入加大,並不斷向人民群眾能夠普遍享受的領域和方向發展,城鄉差距縮小;隨著“網際網路+”和共用經濟的快速發展與普及,老百姓生活的便利程度大大提升;對大氣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的有力治理,使環境污染得到遏制,城鄉宜居水準和民眾的幸福感得到提高。

  改善民生著力解難題 

  主持人:當前保障和改善民生還需破解哪些難題? 

  鄭功成代表:目前,我國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還存在一些難題:在幼有所育、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弱有所扶、住有所居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如養老服務等發展滯後,疾病依然是城鄉居民的後顧之憂;在勞動力供給總量仍然偏大的背景下,招工難和就業難現象並存,表明就業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就業品質有待提高;城鄉區域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因此,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終是各級政府的核心使命。

  李洪亮代表:當前,老百姓最關心的還是房價是漲還是降、孩子讀書環境好不好、生病了能不能看得起等問題。要讓教育資源更加均衡,加大農村、偏遠地區的師資力量,讓窮苦的孩子也能享受良好的教育;要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準,滿足群眾健康需求。

  鐘茂初委員:在脫貧攻堅戰中,要使脫貧群體形成內在的、穩定的致富能力,使之具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和收入增長,減少返貧現象發生。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等方面,在加大投入的同時,要擴大民眾受益範圍,提高運營效率。對於民眾關注的若干領域,如優質教育資源和優質醫療資源不均衡、養老服務發展滯後等問題,既要加快發展,也要加速改革。在環境治理方面,要形成長效機制,保障長期穩定的宜居環境。

   書寫美好生活新希望 

  主持人:未來5年,百姓生活會呈現出哪些新圖景? 

  鄭功成代表:伴隨著國家改革力度的持續加大、發展步伐的持續加快,可以預見,民生事業將呈現如下新圖景:

  一是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定型,在解除城鄉居民後顧之憂的同時,為全體人民提供穩定的安全預期。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二是脫貧攻堅戰的目標即將實現,即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與絕對貧困問題將成為歷史。

  三是基本公共服務將步入均等化發展階段,托幼事業、養老服務、殘疾人服務等在經歷發展後將能夠充分滿足人民需求。

  四是在勞動力供求關係發生變化和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日益發達的條件下,就業將日益充分、就業品質將持續提升。

  五是未來5年將出現普遍性的收入增長,收入差距會持續縮小,人民生活品質將大幅提高。更加有效的促勞致富等措施將繼續增加居民收入,伴隨著社會保障制度的日益健全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的加快,民生保障將進入品質持續提升的新階段。

  李洪亮代表:未來5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村的經濟發展、環境衛生、文化生活、教育醫療等條件都將大大改善,那時我們的農村環境將更加宜居,鄉風將更加文明,生活將更加幸福。

  鐘茂初委員:未來5年,低收入群體將大幅度減少,中等收入群體將進一步增加,較為合理的收入分配結構將初步形成。隨著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發展,城鄉宜居水準將有所提升,特別是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鄉村的宜居水準將大幅提升。另外,各類新型産業和服務的發展既為促進民眾就業、獲取穩定收入奠定基礎,也將進一步方便人民群眾的生活。

  《光明日報》( 2018年03月05日 05版)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