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大交通時代,江蘇“脈動”便捷惠民又有科技范

2018-03-04 11:04:00
來源:新華報業網
字號

  交通出行,是百姓最為關心的事情之一,也是每年兩會上一直存在的熱議話題。新技術革命,給交通發展帶來了什麼影響?百姓出行是否會更加便捷?交通發展對城市産生了什麼影響?記者採訪多位人大代表,聊聊江蘇交通發展這些事兒。

  新技術變革,無人駕駛不再是“夢想”

  人工智慧、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新技術的突飛猛進,讓大家對未來交通的形態有了更多期待,“無人駕駛”越來越成為百姓關注的熱詞。

  “最近大家很關心的智慧駕駛、無人駕駛,雖然還處於探索階段,但是一旦技術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其發展之快可能會超乎想像。”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兼省鐵路辦主任陸永泉説,江蘇在發展智慧駕駛、無人駕駛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礎和優勢。去年,國家智慧交通中心(ITS中心)在南京成立了分中心,在常州設立了智慧駕駛及智慧交通産業研究院。“最近交通運輸部發出通知,決定在江蘇等九省份,加快推進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和智慧公路試點。未來,通過建設智慧公路構建人車路協同綜合感知體系,將有力支撐自動駕駛的應用,我們還有可能實現路面光伏發電和移動式的無線充電,使電動車一邊跑一邊充電。”

  “下一步,江蘇將加快推進與智慧駕駛相關的車輛技術研究、道路設施建設等。”陸永泉舉例説,比如江蘇正謀劃在滬寧高速公路開展智慧化擴容試點,在不新增用地的情況下,探索利用多源智慧感知技術、交通資訊快速響應技術、智慧交通倣真技術等,預計將能使該高速公路通過能力提升40%以上。今年,江蘇還將支援無錫打造全省智慧公路示範路段,支援淮安研究電車運作速度提升和自動智慧駕駛技術,打造現代有軌電車運營管理服務示範線。

  “目前我們已經開始推廣地鐵‘無人駕駛’系統,將成為今年工作的重點。”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地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佘才高説,地鐵的自動化程度一直是所有交通行業中最領先的,但目前地鐵還是需要配備司機,“無人駕駛”系統相對而言,比人力更加安全可靠,效率也更高,而且避免了一些人為可能出現的問題,肯定是地鐵軌道交通未來發展的趨勢。

  智慧交通,讓百姓出行更加便捷

  面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高品質出行需求,江蘇今年啟動實施的“智慧交通讓出行更便捷”行動計劃,內容十分豐富。

  “江蘇智慧交通的發展,體現在很多細微處。”陸永泉説,比如公交出行,隨著大數據的採集運用,江蘇13個設區市居民乘公交都可以“掐點出門了”。2017年,江蘇還成為了全國第一個實現交通一卡通覆蓋所有縣城市公交(區)的省份。在試點的基礎上,下一步還將拓展交通一卡通在城鄉客運班線、旅遊專線、停車場等領域的應用。同時,積極探索交通一卡通的“虛擬化”應用,“過去我們坐公交車必須攜帶實體卡片去刷一刷,以後可以實現刷手機支付,這在江蘇部分城市已開展試點,未來將進一步推廣。”

  “説到出行,多年前,到車站排長隊購票是常態。”陸永泉説,近年來,蘇汽集團的“巴士管家”APP深受用戶認可,註冊用戶超過1800萬,市場佔有率居全國公路聯網售票類軟體之首。下一步,江蘇將積極支援“巴士管家”進一步完善線上支付、二維碼掃描進站等功能,在定制客運等方面進一步拓展服務範圍,同時加快與全國主要城市的聯網。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積極推行‘智慧機場’建設,將更加注重新技術的應用,在提升旅客出行體驗、體會高品質民航服務方面邁出更大步伐。”全國人大代表,南京祿口國際機場黨委書記、董事長錢凱法向記者透露,現有自助值機、網路值機、手機app值機、自助通關、移動支付等智慧元素在機場廣泛應用的基礎上,祿口機場將持續加大安全運作、旅客服務等方面加大“智慧機場”的投入和建設力度,積極向“智慧機場”轉型。“未來,一個‘聰明的大腦’坐陣後臺,旅客會發現各種流程都將更智慧、便捷。自助查詢將不再依賴人工輸入,智慧機器人來給您當‘出行小助手’。過安檢也變得更加‘高大上’,刷個臉,你的航班動態資訊和登機口位置導航圖便會顯示在你眼前的大屏上。利用人臉、指紋等生物識別技術,未來從值機、行李托運、安檢驗證到登機都將實現全自助。”

  佈局未來,交通正在悄然改變城市格調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交通對城市産生的影響愈發明顯。江蘇的不少城市也在佈局未來,積極探索低碳交通,大力推進交通建設。

  在淮安市,低碳交通正在快速推進。“淮安在全國第二批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試點城市的基礎上,2014年又獲批全國綠色迴圈低碳交通運輸區域性試點城市,並成為全國交通運輸能耗監測試點6個城市之一。”全國人大代表,淮安市委副書記、市長蔡麗新表示,淮安的公共交通發展顯著,近三年來平均每年投放新能源公交車80輛以上,營運性新能源客運車輛佔比已達9.09%,現代有軌電車投入運營。低碳出行系統逐步完善,10000輛公共自行車投入使用,裏運河文化長廊、水上觀光巴士通道、生態新城慢行交通示範區建設等城市綠肺和沿運河慢行系統建設加快推進。

  “在徐州加快推進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中,交通樞紐地位日益凸顯。”全國人大代表,徐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周鐵根告訴記者,徐州是全國重要的綜合性交通樞紐,特別是鐵路方面,京滬、隴海兩大鐵路幹線在這裡交匯,高速鐵路方面目前已成為“十字”交叉樞紐,來自周邊地區的旅客佔高鐵旅客發送量的40%以上,到北京、上海、西安、杭州、武漢僅需3個小時,到南京、合肥、濟南、鄭州僅需1個多小時,連接區域20市的2小時經濟圈基本形成。

  周鐵根表示,徐州下一步要發揮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作用,加快公、鐵、空、水、管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完善集疏運條件和多種交通方式無縫銜接,加快建設“米字型”高鐵樞紐,使高速鐵路、普通幹線鐵路和高速公路直達全國重要城市群和中心城市,鐵路、公路、航空、航運、管道“五通匯流”的綜合交通體系更加完備,構建國家級綜合物流樞紐和多式聯運中心、“一帶一路”核心物流節點城市,強化在國家綜合運輸大通道中的地位,基本建成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經濟區“1小時交通圈”。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