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把幸福寫進百姓的衣食住行中

2018-03-02 21:14:00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字號

  2月22日傍晚,興安盟烏蘭牧騎宮電影城內人來人往,大家邊走邊興高采烈地談論著剛剛看完的電影。“現在在家門口就能跟全國觀眾同步看到熱播的電影,還能欣賞到過去只有在電視上才能看到的輕音樂會和芭蕾舞劇。”烏蘭浩特市民代欽夫感慨地説,家鄉變化太大了,如今出門就有體育館、圖書館、烏蘭牧騎宮、城市生活館,不但鍛鍊身體方便了,文化娛樂也有了好去處。

  2017年,興安盟委、行署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為努力方向,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幅增加用於民生的“真金白銀”,投入174億元用於民生支出,用在教育、交通、水利、醫療、城鎮農村低保等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社會民生領域,把民生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把幸福寫進百姓的衣食住行中。

  “過去坐火車到長春市看病,來去就得2天。長白烏動車通車之後,當天就能來回,不僅時間縮短了,還省下了住宿吃飯的費用。”烏蘭浩特市民單有海説。

  2017年,興安盟圍繞還欠賬、補短板、破瓶頸,加快構建和完善交通設施網路。全區第一條跨省快速鐵路——烏蘭浩特至白城快速鐵路建成開通,讓興安革命老區邁入了動車時代。此外,烏阿鐵路進行全面提速,烏蘭浩特和阿爾山機場航線增至23條、通達城市達到26個。

  今年春節,扎賚特旗巴彥高勒鎮常勝村石灰窯屯的貧困戶劉慶文一家人過得格外幸福,因為早在入冬之前,他們老兩口就搬進了溫暖的新家。“住新房是我們一輩子的心願,如今終於圓夢啦!”劉慶文滿臉喜悅。

  2017年,興安盟全面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住房保障、産業扶貧“兩挂車”助力百姓安居樂業,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生活救助“三張網”托起群眾基本生活,3萬貧困人口實現“兩不愁、三保障”,貧困發生率由7.3%降至4.5%,越來越多的貧困農牧民擺脫貧困,過上了衣食住無憂、有事兒可做、有錢可掙的好日子。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過去一年,興安盟大力實施就業創業工程,新增城鎮就業1.4萬人,引導農牧民轉移就業16.3萬人次,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6110人。全盟電商網商發展到5000余家,線上交易額突破15億元,快遞網點覆蓋全盟92%的蘇木鄉鎮,農村群眾也能跟城裏人一樣盡享便捷服務。

  教育是最基礎的民生工程。興安盟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並通過國家驗收,使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實施興安職業技術學院遷建,中職學生就業率保持在96%以上。

  抓好城鄉低保工作,提高民生兜底保障水準。2017年,興安盟城鄉低保保障水準分別提高12%,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7.6%。

  著力解決看病難看病貴重大民生問題。2017年,興安盟組建成立跨區域醫聯體和盟域醫聯體,推進實施分級診療制度,盟內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藥品集中採購平臺、盟婦幼保健院、盟中醫院、盟精神衛生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實現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加實惠便利的醫療衛生服務。

  近年來,很多興安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天藍、地綠、水凈、空氣清新成為新常態,城鄉環境面貌煥然一新,城市品質大幅提升。生活在這片美麗土地上的各族群眾,處處享受著便利與舒適,體味著綠色與健康。

  2017年,興安盟從提升城市人居環境入手,啟動實施洮兒河生態休閒公園、神駿山生態修復及景觀項目、罕山生態修復示範區項目、烏蘭浩特罕山小區老舊小區改造等65項“城市雙修”新續建項目,投資31.4億元實施供水、供熱、垃圾處理、地下綜合管廊等市政項目,28條斷頭路陸續打通,電信光纖改造全部完成,智慧城市及大數據産業項目啟動實施,城市承載能力顯著增強。

  一件件可圈可點的民生實事,給過去一年的興安盟人民留下了最溫暖的印記。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