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營商環境更加“春風化雨”

2018-03-03 13:33: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3月1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新聞發佈會,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局長張茅介紹了相關情況並就熱點問題答記者問。據介紹,近年來隨著商事制度改革的推進,行政審批更加簡化、登記註冊更加便利、智慧財産權保護更加到位、政商關係更加規範,整個中國營商環境不斷向好。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經濟正處於由高速增長向高品質發展轉型的重要階段,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增長動力加速轉換,這一過程中企業的角色十分關鍵。因此,營商環境更加“春風化雨”,有利於增強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動力。

  商事改革成效明顯

  過去,企業更看重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時給予的土地、稅收等優惠政策,而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則更在乎所在地區的整體營商環境和長期生存成本。近年來,各地在商事制度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拿出了不少真招、實招,取得了顯著的改革成效。

  上海市嘉定區在集中登記地登記制度基礎上推出了“不見面審批”措施。針對集中登記地企業取消“實地核查”環節,只採用“視頻認證”,從而很大程度降低了企業房租成本。天津市北辰區堅持“企業無事不插手、企業有事不撒手”的服務理念,設立舉報專線24小時服務,對政府部門及工作人員“庸懶散浮拖”行為堅決追責問責。又例如,廣西在大調研、大查擺行動中積極學習先進省區經驗,並據此制定考評辦法和配套政策,以為企業提供更優質服務。

  “現在,廣東等一些地區,率先推出了地方優化營商環境的評價體系,這是我們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我們對接國際規則的一個重要舉措。”張茅在介紹商事制度改革時説,現在工商部門已經開通了全程電子化服務,人們完全可以人不到工商部門就可以登記企業,而且也可以領取到電子營業執照。

  市場機制不斷完善

  在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看來,營商環境是讓中國的企業、中國經濟能不能更好發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柳傳志認為,如今中國的企業家對營商環境的滿足感大大增加,産權保護、依法治國、打擊貪腐等都會提升企業的安全感。

  實踐中,這種安全感來自於市場機制建設的方方面面。例如,浙江省工商局規定從今年4月1日起全省相關的市場主體停止將“省著名商標”的字樣用於廣告宣傳等其他的商業活動中,糾正了政府此前對這一微觀經濟領域的干預,將商標價值判定的權力交還給市場和消費者。如此一來,權力尋租的空間減少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則更加順暢。

  張茅表示,我國企業的生命週期比較短,與美、日等國相比差距較大,因此雖説企業生死是市場競爭的結果,但政府部門也要做好自己的事,即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讓企業活得更久。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幾年來,中國在簡政放權、負面清單、智慧財産權保護等方面推動的很多改革措施都取得了正面效果,企業所面對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好、市場氛圍越來越濃、生存空間越來越大。

  經濟活力更加旺盛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結果顯示,2017年四季度中國企業家信心指數為71.8%,比上季度提高3.1個百分點,比2016年同期提高17.6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盛來運撰文透露,2017年全國新登記企業比上年增長9.9%,日均新登記企業1.66萬戶,全年授予境內發明專利權32萬件,平均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9.8件,比此前一年增加1.8件,新企業新産品新業態新動能不斷壯大。

  “營商環境在很大程度體現在政府與企業的關係上。如今,隨著中國經濟邁向更高品質發展,各地方政府也改變了以往‘唯GDP論英雄’的政績導向,而是越來越看重所招之‘商’、所引之‘資’是否符合本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董登新説,如今,政府對企業的干預減少了,企業創造力增強了,經濟的活力也就更加旺盛了。

  不過,未來營商環境也還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中國不良資産行業聯盟首席經濟學家盤和林指出,目前改善營商環境很多還是從政府角度出發的,而實際上應該從企業家的“獲得感”出發。盤和林認為,捋清政府與企業的利益邊界,防止政府與民爭利、杜絕少數官員以權謀利,是下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必須打贏的硬仗。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