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經濟“顏值”高“氣質”好

2018-03-03 13:31:00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字號

  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新聞發佈會3月2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大會新聞發言人王國慶在回答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提問時表示,委員們認為儘管去年國內外形勢錯綜複雜,但我國經濟發展穩中向好、好于預期,不僅“顏值”高,“氣質”也相當好。具體表現在運作穩、就業穩、物價穩、國際收支穩,同時結構趨優、動能轉換、效益提升的態勢更加明顯。

  經濟發展:穩中向好、好于預期

  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政協委員們對當前的中國經濟形勢、對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對突出“高品質”有何評價和分析?

  王國慶在回答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的上述提問時表示,2017年,中國交出了一份很提氣的經濟年報,經濟總量突破82萬億元。6.9%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也是可圈可點。展望2018年,委員們認為繼續向好、穩中有進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委員們認為,發展經濟要緊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深刻把握從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的內涵和特徵,把提質增效、轉變發展方式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一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二要堅決防範各種風險;三要務求改革取得實效;四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要切實完善民生保障機制。

  深化改革:精準定位 更優更強

  在回答“鄉村振興戰略和城鎮化戰略如何銜接”的提問時,王國慶表示,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三農”短板日益凸顯,一些地方出現了産業“空心化”、農戶“空巢化”、人口“老齡化”等問題。鄉村振興要順應農民的新期盼,立足國情農情,堅持以産業興旺為重點、生態宜居為關鍵、鄉風文明為保障、治理有效為基礎、生活富裕為根本,匯聚全社會支農助農興農力量,協調推進城鎮化和鄉村振興。

  國企重組後的效果如何?王國慶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央企結構調整步伐不斷加快,重組整合穩步推進,國有資産進一步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向前瞻性戰略性産業、向優勢企業集中。通過重組整合,央企的戰略定位更加準確,功能作用得到了更好發揮,國有資本配置效率有效提高,經營成本明顯下降,發展品質顯著提升。

  在回答有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問題時,王國慶表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通過實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援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深化內地和港澳的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據了解,中央有關部門會同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編制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已經按程式報批,審批通過後將正式公佈。

  關注民生:百姓有更多“獲得感”

  醫改事關千家萬戶,是關係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王國慶表示,新醫改推進10年,進展顯著,給百姓帶來了更多“獲得感”。但是,醫改是個世界性難題,步入“深水區”的醫改依然有很多難題需要破解。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人們對生活品質、健康安全的期許會越來越高,不僅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還希望少生病、不得病,這必然帶來更高層次、更廣覆蓋範圍的全民健康需求。

  在回答脫貧攻堅問題時,王國慶表示,過去五年,我國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進展。6600多萬人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大幅下降。王國慶表示,全國政協今年將圍繞解決深度貧困地區脫貧問題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繼續發力助力。

  在回答有關大氣污染治理問題時,王國慶表示,2017年是“大氣十條”的收官之年,在各方努力下,各項考核指標如期完成,京津冀地區空氣環境品質創近年來最好水準。但必須清醒地看到,生態環境出問題的根子在於增長方式的粗放、生産方式的落後、生活方式的不環保。而這些問題,現在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大氣污染防治和經濟發展、保障民生並不矛盾。綠水青山才是真正的金山銀山。

  “大氣污染防治是個複雜持久的系統工程,只要全社會思想上高度重視,行動上鍥而不捨、馳而不息、一步一個腳印地持續推進,我們對打贏藍天保衛戰的信心滿滿!”王國慶説。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廉 丹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