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觀察]從高端乳品走俏看創造新供給

2018-02-12 17:00: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乳品,如今已成為不少人走親訪友採辦禮物的一個選擇。春節臨近,在各大超市的乳品貨架上,馬蘇里拉奶酪、特色常溫酸奶、高原牦牛奶等高端品種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注意,而且價格不菲,250毫升的某款牦牛奶賣到了10元以上。

  2017年我國高端乳品消費超過1200億元,佔全部乳品消費的兩成以上,增速約30%。高端乳品走俏,不僅讓商家獲得了更高的回報,同時也讓追求更高品質消費的消費者得到了滿足。隨著收入水準提高,廣大消費者特別是中等收入群體對消費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品質消費發展潛力巨大。奶業抓住這樣的機會,佈局産品、品質、經營,正在走出一條新路。

  開拓供給新領域

  在北京三元食品公司瀛海工業園,流水線上正在生産芝士疊片,經過粉碎、配料和熱融等環節,芝士産品將送往西式快餐店和商超。“奶酪生産給乳企帶來了彎道超車的機遇。”三元公司特渠事業部總經理李新勝表示,經過多年發展,國內液態奶的競爭已十分激烈。在奶業高附加值産品上,奶酪是一個發力方向。

  “生産好奶酪必須有好原奶。1公斤奶酪需要10公斤原奶。”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張玉梅説,鮮奶本身含有的益生菌,有助於奶酪後期風味的形成。因此,通常製作奶酪不能採用超高溫滅菌。滅菌溫度降低、時間縮短,這就對生産奶酪的原料奶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

  奶酪是個小産品,但帶動的是整個乳業的發展。農業部畜牧業司副司長王俊勳説,發展奶酪生産,將增加優質奶源的需求,能促進奶牛養殖者與乳品企業密切合作,構建和諧穩定的養殖加工關係;同時,奶酪品種類型多,保質期較長,可以靈活地組織生産,對於調節生鮮乳生産、乳製品加工起到“蓄水池”的作用,促進奶業市場穩定。隨著“80後”“90後”逐漸成為消費主體,我國居民的膳食結構正在發生轉變,預計奶酪市場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隨著近年價格戰的持續上演和成本上漲的夾擊,乳品行業整體毛利率呈現下滑趨勢。在這種情況下,開拓新産品成為乳品企業面臨的最大機遇。

  提升消費者信心

  隨著消費水準的提高,現在有很多家長給孩子喝的都是進口奶粉。在國外,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價格大多是一百多元錢一罐,而在中國,這些進口品牌的奶粉動輒能賣到三四百元一罐。業內人士認為,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價格存在虛高成分。這也啟示我們,我國乳品中的三聚氰胺早已消失,但是消費者心裏的三聚氰胺並沒有退去。奶業供給側改革就是要靠優質乳品重塑消費者信心。

  好乳品是産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為提高奶業競爭力,國家針對奶業供給側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以完善現代奶業品質監管體系為重點,嚴生産、強監管。在養殖環節,不斷加大扶持力度,實施了奶牛良種補貼、標準化規模養殖等措施,促使奶業發展從數量擴張向效益提升轉變。在收購環節,全面開展奶站清理整頓,奶站數量由最初的2萬個減少到5400多個,奶站的機械設備、檢測手段顯著提升。在運輸環節,目前全國有5200多輛運輸車,全部納入監管,專車專用,持證經營。

  品質提升最終要看乳企的表現。“3.33%、3.87%、每毫升13.1萬”,這是《中國奶業品質報告》去年底公佈的一組數據。這3個數字分別代表當前我國規模化養殖場生鮮乳的乳蛋白、乳脂肪、菌落總數的平均值。對比國外的數據,這意味著我國生鮮乳品質已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當前,我國主要乳品加工裝備和技術水準已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準,許多優質乳品在國際獲獎,品質可與國外品牌媲美。君樂寶嬰幼兒奶粉通過全球食品安全標準頂級認證,現代牧業的液態奶連續蟬聯世界食品品質評鑒大會金獎,蒙牛獲得全球乳製品代表大會最佳乳製品獎。

  構建利益共同體

  好的産品要好的産業鏈。奶業涵蓋飼草料種植、奶牛養殖、乳品加工等産業,適宜全産業鏈經營。不過,記者此前採訪發現,上游牧場和中游加工企業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並不完善。由於關稅水準低,廉價的進口大包奶粉對市場衝擊明顯。在行情好的時候,乳品企業願意收購國內的鮮奶進行加工;而行情不好的時候,很多企業就違約去購買進口的廉價大包粉進行生産,導致國內牧場的鮮奶無處銷售,倒奶殺牛等現象也由此發生。

  如今,我國奶業經營方式已發生重大改變。2017年,全國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比重達到56%,來自規模化牧場的奶源佔70%以上,有助於提升對乳品加工企業的話語權;全國建立了1.51萬個奶農專業合作社,30%以上的乳企自建和參股建設奶源基地,奶業一體化進程快速推進。

  在農業部推動下,我國奶業前20強企業成立了D20企業聯盟。“我們始終認為奶業産業鏈,是一條供應鏈,更是一條價值鏈。增值收益應該讓所有的參與者都能分享。”南京衛崗乳業總經理盧儉説,“要通過資本與技術兩個抓手,建立産業鏈榮辱與共的關係”。

  國家奶牛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説,中國乳企必須正確看待國外品牌,形成國內本土競爭優勢,發展優質乳産品,走差異化競爭之路。要把有限的資源轉化成高品質、高附加值的産品。具體來説,奶農要壯大,提高組織化程度,實現抱團發展,增強應對風險的能力;企業要投入,自建、收購、參股、託管等,提高自有奶源比例;政府要扶持,支援奶農合作社提升組織化水準,支援乳企加強奶源基地建設,穩定産銷關係。(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喬金亮)

[責任編輯:張麗媛]